诵读经典明理致知
在整个社会日趋浮躁、升学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形下,有听众感慨“国学离我们越来越远”。金女士是一名中学老师,也是一位家长,她问:“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实现心灵的健康成长?”
刘昆庸老师认为,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真正认识到教育目标在于明理。“学习就是要学做一个明白人,做一个觉悟的人。我们应摒除过于单一追求物质的成就,而重视生理、心理的成熟并驾齐行。”他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应从自身做起,学习经典,成为孩子的好老师,并且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经典是文化的源头。”金女士说,刘老师的讲座给人以启发,孩子的教育首先应从家长的自我教育做起。
讲座的最后,刘昆庸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两本书——《论语别裁》《傅雷家书》,“用经典读物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以创新形式传播国学
讲座的背后,是一群福州学子对国学推广的激情投入。
“期待一位能带领我们领悟国学经典以丰富生命的导师,也期待能有不同于学校课堂的更为新鲜的教学方式,还期待在百年书院掀起思想的风暴。”杨文韬告诉记者,“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
刘昆庸,这位“希望可以把经典的魅力和同学们分享”的老师,在大学里开设中国文化经典导读选修课,深受许多大学生喜爱。
刘昆庸这样描述古代经典之美:它的美可以唤起我们对家园的感受,激起一种回归的渴望,回归到文化的源头即经典;它也是人性的源头,因为它是圣贤人格凝聚成的文字。
“原本对于讲座的设计是想借鉴西方的课堂,以交流互动为主,用引导的方式带大家进行问题的探讨。但是经过和老师的协商以及现场的气氛看,学习东方的文化还是要有东方的形式。”杨文韬表示,这与刘昆庸老师倡导的“创新不一定要在形式上求新,而是追求内容的特色”的想法不谋而合。
“聚学”一词出自《易经》: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学以聚之,问以辩之”意即君子要努力学习聚集知识,要深入探讨研究明辨是非。省图书馆陈吟副书记向记者表示,他们深深地为一中学子“推广阅读”的热情所打动,原来孩子们想参与省图“流动图书馆”项目,最后考虑到实际操作问题,最终选择了国学讲座这一方式。
“让聚学·问道的讲座成为适合不同群体的听觉盛宴,让国学不再是遥远的古文化,而是每个人秉持的为人处世的真谛。”杨文韬告诉记者,系列讲座9月起拟每月开展2次,下次时间为9月19日,主题为: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想参加的朋友欢迎加入福建省图书馆读者三群(QQ群号:112765542)。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