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学·问道”国学讲座现场
【编者按】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国学经典的传播者,还是接受者,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走近她,接触她,了解她,都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不乏有识之士,热心于国学经典的推广和普及传播,推动国学升温。这是大好事,值得提倡。
东南网9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实习生 石雨涵)“虽然听众的年龄、层次差別很大,但大家都非常投入。被大家求学问道的热情感染,我也讲得畅快淋漓。”距离在福州正谊书院开设国学讲座已有半个多月,然而回忆起那天的盛况,福建师大刘昆庸博士仍然十分兴奋。这几天,他正抽空与活动的发起者——福州一中的几名学生进行了交流,筹划下一阶段国学讲座的安排。
“经典有着经久不息的魅力,因为经典合乎人性,代表着深度的智慧,希望国学经典能给大众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成长。”刘昆庸博士说。
揭开国学神秘的面纱
“学国学的目的,是为了世俗意义上的‘学而优则仕’,还是精神上的奉献‘为天下人谋永福’?”8月28日晚,位于福州东街口的正谊书院迎来了许多热心向学的人们。
在这座有百年历史的书院举行的首场“聚学·问道”讲座,是由福州一中学生会副主席杨文韬和一中才女雷雨心等人策划。今年4月“世界读书日”,他们被授予“阅读推广小使者”。为了不辱使命,他们召集福州一中的小伙伴们,组成开展阅读推广的小团队。经与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商讨策划,请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昆庸博士,在正谊书院开展国学系列讲座。
晚7:30,书院的正厅博学堂座无虚席,到场的不仅有高中生、大学生,还有初中生、小学生和他们的爸爸妈妈。
为了引导大家走进国学的世界,刘昆庸老师以“国学何为,为何国学”展开了生动的演讲。他将学的繁体字——“學”拆分成了不同的部分,进而对国学的内涵和核心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爻’代表天地自然之道,‘子’是襁褓中出生的婴儿……”晦涩难懂的古文字经过拆解,顿时鲜活了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刘昆庸老师说,“每个人生来都有天然的求知欲,而教育就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他认为古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明德,“學”字中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充满信心,对光明和希望充满向往的积极思想。同时,他用繁体字的构成法,讲述了传统文化中“孝也者,德之本也”“见贤思齐”等教育观念。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