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故事
观大展,看什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不仅可以看“明星作品”本身,还要看其背后的故事,“不久前的大阅兵让国人为之鼓舞,故宫90年院庆推出的18个大展,新开放的五大区域,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接受社会文化的检阅。文化‘大阅兵’能够让公众感觉到传统文化的震撼力量”。
《伯远帖》王羲之家族唯一实名真迹
《伯远帖》的作者是东晋书法家王珣,他是“书圣”王羲之的远房侄子。王珣的书法出自家学,其祖父、父亲、弟弟都擅长书法,王氏一族在书法史上占据巅峰位置。
《伯远帖》是一封问候友人病况的书信,只言片语中透露了对友人病情的关怀。王珣的书体行笔劲健,意境恬淡,是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
《伯远帖》是乾隆帝的爱物。在故宫养心殿温室中,乾隆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与王珣的《伯远帖》收藏起来,并将这间袖珍书房命名为“三希堂”。
这幅被乾隆皇帝视为珍品的法帖也有一段颠沛流离的经历。1924年,逊帝溥仪出宫时,《伯远帖》与《中秋帖》被皇贵妃随身携出,后来为生计所迫将它们变卖,辗转被鉴藏家郭葆昌收藏。1949年,郭葆昌的儿子将二帖在香港抵押,1951年抵押到期,而郭家已无力赎回。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最终由国家出资购回,《伯远帖》《中秋帖》才得以回到了它们的家——紫禁城,由故宫博物院珍藏。
《五牛图》中国已知的最早纸本绘画
《五牛图》的作者韩滉是唐代贵胄和著名画家,《五牛图》是作者唯一的传世名作,也是目前中国所见的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记者在现场看到,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形象生动,风格古朴。
《五牛图》曾是南宋皇室的收藏,此后历经赵孟頫、太子书房等收藏,明代后期为项元汴所有。清初为宋荦收藏,乾隆初年藏于汪学山“求是斋”,后进入乾隆的宫廷收藏中,八国联军侵华时流出清宫。上世纪50年代,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五牛图》从香港被回购,重归故宫。
《五牛图》刚收回时伤痕累累,1977年经故宫专家重新揭裱、补笔、全色,这幅珍贵画作才重新焕发生机。故宫武英殿西配殿里展出了一张1977年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工厂的修复记录,通过展出的照片,观众可以看到《五牛图》从残破不堪到完好如初的复原过程。
这幅画到底如何从江南流传到宫廷,长久以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研究人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关于乾隆朝进贡的资料,偶然发现了一份两江总督尹继善的进单中有这幅画。
正如很多名迹都有“双胞胎”一样,日本某美术馆也藏有一件传为韩滉所作的绢本《五牛图》。如何证明进贡单中的《五牛图》就是中国观众眼前的这幅《五牛图》呢?故宫专家张震介绍,一来此画留存的乾隆题跋落款时间与尹继善进贡时间相符。二来要收到书画名迹,除了财力,有鉴定眼光也非常重要。尹继善当时任职江南,是八旗文坛的领袖人物,与风雅名士过从甚密,他能得到《五牛图》真迹并献给皇帝,是合情合理的。
京华时报记者张然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