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珠:10岁就跟着游击队走
老人家记性不太好了,子女在家中的几台电话机旁都贴上了几位家人的联系电话。
翻看到相册里的一位老战友时,老伴的一句“他已经走啦”让陈老有点吃惊。“死了啊……”他看着照片,沉默了许久。
陈荣珠和老伴都是经历过抗战的,感情非常好。
东南网9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89岁的陈荣珠老人是浙江丽水人,离休前曾担任过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
陈荣珠的听力不太好,故事大都由同样新四军出身的老伴林荫叙述。
按照老伴的话说,陈荣珠的家乡在龙泉县石坑村“深山老林里”,没有念过书,1937年,红军的游击队经过他的家乡活动,才10岁的陈荣珠,就跟着部队走了。“他这一辈子一直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小小螺丝钉,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老伴笑着说。
1937年国共合作,这支闽浙赣边区游击队就被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了,陈荣珠穿上了军装,进入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但因为年龄太小,不适合进入战斗部队,就被安排到新四军军部,跟着卫生部长当勤务员,干些杂务。“那时候体力好的应该都到前线了,留下来的都是小不点”。一直到1943年,陈荣珠成年了,被送到卫校念书,成为正式的干部。
打仗的时候,卫生员到一线救护,而送到后方的伤员都属于伤很重的了,陈荣珠作为后方的医护人员,将伤员从担架上抬下来,便一刻不停地赶紧为伤员处理伤口,包扎好,再转移走。虽然没有到过前线救护,但当时的所谓后方的“医院”也都简陋得不能称之为“医院”,一般就是到了相对隐蔽的地方,就临时放下背包,就地救治,群众支援出家里的门板,一个一个都拆下来做担架。“处理伤员的时候飞机都还在头上盘旋,我们必须争分夺秒,精神集中,根本来不及紧张和害怕,心里只想着赶紧处理能少牺牲一个人。”陈荣珠回忆道。
责任编辑:王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