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夏:沙家浜的那段烽火岁月
现代京剧《沙家浜》故事中的许多英雄人物,原是叶飞将军率领前往抗日前线的八闽儿郎。市民政局原局长离休干部吴立夏,就是当年沙家浜新四军36个伤病员之一。
市新四军研究会成立之初,新四军老战士、市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吴挺,就采访收集了吴立夏当年参与抗战的事迹,并写成了文章。
在抗日战争及后来的解放战争、福建前线剿匪、海防对敌等战争中,吴立夏先后8次负伤,在身上留下22处弹痕,敌人射入他股骨内的那颗子弹无法取出,留在身体里近60年,一直到病逝在殡仪馆火化以后,这颗子弹头才被取出来,留给子女做永久的纪念。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8月25日上午,吴挺从随身的袋子里掏出了几张黑白照片。记者问他,这照片上是谁,吴老说:这就是吴立夏啊,年轻时的半身照。吴挺说:“我跟吴立夏都是新四军部队的,但不在一个团。今年我又把当年写他的文章拿出来,作了些精编,还准备配上照片。这照片是不久前找他们家人要来的,现在要拿去扫描一下啊。”话语间流露着新四军老战士间的那份挚情。
吴立夏的经历,恰是当年抗日烽火岁月的真实写照。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进入全民族的抗日高潮。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8月根据国共两党第二次团结合作抗日的协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按全国抗日统一编制序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同年10月将留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8省15个地区的南方红军游击队动员下山,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1937年底叶飞、阮英平奉命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1300多位八闽热血青年,从福建省屏南县出发,奔赴抗日前线,到皖南岩寺被编入新四军三支队第六团,吴立夏被任命为该团一营二连连长。
1938年9月为了不暴露新四军三支队第六团东进的军事意图,部队沿用了“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简称“江抗”。1939年6月“江抗”部队夜袭沪宁铁路和京杭大运河关隘的浒墅关火车站。接着又乘胜进入常熟,先后打掉了10多个顽军据点。但在江阴顾山镇东南,与日伪军激战中,吴立夏再次负伤。这时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大举向“江抗”进攻,形势陡然严峻。之后部队奉命进行战略转移,上级决定吴立夏和六团团部作战参谋的夏光等伤病员,一起留在阳澄湖旁的昆承湖边,分散隐蔽在横川、长浜和西董浜的芦苇荡中养伤。不久,他们又集中安置到董家浜、张家浜(即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沙家浜)等村庄的芦苇荡中。
沙家浜的群众喜欢喝茶,当地茶馆多。茶馆是个“垒起七星灶,铜炉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场所。吴立夏等就以茶馆为掩护,设立秘密交通站或接头户。当时吴立夏和伤病员经常去接头户的茶馆,有一家名为“添智堂”,其主人是位女性,热情大方,灵活机智,地下党从上海各界爱国人士中筹集来的药品和慰问品,大多通过添智堂等茶馆秘密转送到伤病员手中。
有一次,吴立夏和几位伤病员正在添智堂与茶馆女主人接头,突然村头传来乱糟糟的声音。伪顽军包围了村庄,女主人立即将吴立夏等人和物品转移到对面的沙奶奶家。伪顽军的胡司令和王参谋长带着保安团的近百人,一进村就直奔添智堂茶馆。他们恫吓威逼说,有人看见新四军派人来茶馆接头,快快交出人来,否则,就要血洗茶馆。女主人与伪顽军头目周旋,情急生智,趁进厨房提开水泡茶时,猛地向窗外的河中抛去一块砖头。“扑通”一声响,屋里的敌人惊弓之鸟般,涌出门去,朝河中射出一串子弹,打得河边芦苇丛中的野鸭乱飞。这时,接到信鸽报信的新四军伤病员,听到枪声后,也在远处回应般向空中打了几枪,将敌人引向芦苇荡。
沙家浜老百姓不惜自家性命保护新四军伤病员,吴立夏和战友们与他们结下了鱼水深情。由于敌人封锁港汊,日夜追捕,加上缺医少药营养不良和气候恶劣,伤病员中有10位不幸死于败血症,还有一位伤员不小心掉入河中,被洪水冲走了,坚持到最后胜利走出芦苇荡的只有25人。
1939年底由这不到一个排的人员起家,队伍不断壮大,人员逾百。2个月后上级又调来了两个连的地方武装,以老六团的同志为骨干,成立了“江抗”东路军,吴立夏任特务营副营长,后来又成立了新“江抗”。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支部队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几经整编,到1948年已升格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一纵队二师四团。
吴立夏于1955年转业到三明地方工作,1983年6月离职休养,享受副厅级待遇,之后担任三明市新四军研究会顾问,1996年病故,享年84岁。吴挺说,今天回忆这些抗战往事,就是为了让年轻一代记得住那段历史啊。
黄桥战役的一段记忆
“当年放牛娃,成了司令员”,这是老战友对新四军老战士秦久芝的描述。
秦久芝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援助是决战胜利的基础,新四军东进北上抗日,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深得人心。古语说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新四军进驻黄桥后,大力开展根据地建设,苏北区党委和临时行政委员会相继成立,工抗会、农抗会、青抗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先后建立,黄桥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通过二五减租和免除苛捐杂税,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得到解放。黄桥战役中充分发挥了群众组织作用,如青抗会、农抗会、工抗会修筑工事,日夜巡逻,妇抗会送伤员,发动地方游击队,深入敌后侦察敌情,儿童团站岗放哨,商抗会发动镇上13家磨坊、66家烧饼店为新四军做烧饼,并用80辆车子为支前日夜忙碌。
8月28日,曾担任过军分区副司令员的秦久芝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当年他参加了这场战役,记忆犹新。记者想再作些采访,秦久芝说,就不必了。放下电话,收笔结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即将到来。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