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岱岳:
女英雄的军事奇迹
岱岳镇是日军物资重镇,奇袭岱岳一战粉碎了敌人的第七次“围剿”,是李林军事生涯中以少胜多的典范之作。
1939年10月,一封“双鸡毛信”送到屈健、李林、柏玉生手中——日军对晋绥边的第七次“围剿”已经部署,共调集洪涛山周边大于我力量6倍之多的2000余众,兵分7路,来势凶猛,我雁北党政机关及六支队主力等危在旦夕。
李林紧急调研岱岳驻敌情况,危急关头拿出应对之策:“主动出击,围魏救赵,奔袭岱岳。”
25日拂晓,屈健、李林、柏玉生三人率部出发,直扑岱岳镇。按照部署,李林率机枪排攻打敌据点,控制敌军主力;屈健率三排攻打敌火车站并切断铁路,施加对敌整体压力;柏玉生率二排攻打岱岳市镇的伪机关,并向镇北往陆家窑方向布防,以备战后退路。
王宝国说:“李林率部主攻的敌据点是一个约有300平方米的四方院子,四个角上各一个炮楼,大门朝东,前后两个小院。李林神枪快马,抬手击毙哨兵,将身边战士的机枪‘抢’过来,跃上据点对面的屋顶,架起机枪朝对面炮楼猛射。片刻间,全排机枪对着四个炮楼猛打。”
听到李林的枪声,屈健和柏玉生部也分别出击,一时间,在火车站执勤和街上巡逻的敌军不知虚实,散的散,藏的藏。当李林把据点火力彻底压下去之后,岱岳镇上的枪声正声势浩大。守敌不知来了多少八路军,慌乱之际,紧急求援。
大同日军总部听到火车站和据点两处求援,极度恐慌,先后派部队、飞机、坦克增援。此时,李林等吹响冲锋号,守敌愈加恐慌,急报总部将派出的围剿大军全部调回。
按约定,冲锋号即为撤退信号,围魏救赵目的达到后,李林他们急行军40多里,神出鬼没地撤往岱岳以北的陆家窑村。
血洒雁北:
不当俘虏以身殉国
1940年4月下旬,日军调集上万兵力,向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第九次扫荡。晋绥边特委、专署机关干部和群众700多人在平鲁县东平太村被敌包围,万分危急。
此时,李林已有三个月身孕,她毅然决定率骑兵排向东冲击,冒死吸引并阻滞敌人的火力,以掩护队伍向西南突围。她跨上战马:“骑兵排兄弟们,跟我来!要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大队伍同志们突围。”
“我们平日里不是常讲不怕牺牲么?现在到了考验我们的时候了。记住了,打到最后关头,谁也不能当俘虏!”李林下令。
一场惨烈的战斗开始了。
霎时间,几十匹战马掀起冲天尘雾,马蹄声不断,喊杀声震天。敌人误认为是主力突围,慌忙调集周边日伪军,向李林骑兵排的方向压过来。利用这一时机,部队和群众团体得以安全撤退。
战斗中,骑兵排的几十名战士相继壮烈牺牲,李林的战马不幸中弹,而她也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右腿中弹,前胸受伤。她咬牙忍着伤痛顽强抵抗,又击毙了6名敌人。拖着中弹的身体,李林顺坡而下,来到武家坟。成群的日军包围而至,她凭借准确的枪法,一会儿连点连射,一会儿单打冷射,给敌人造成尚有一支队伍在里面、随时可能出奇兵的错觉,敌群后退,武家坟迎来片刻宁静。
这时,李林一摸子弹袋,已经完全空了,手枪里仅剩一颗子弹。她将驳壳枪拆下机件四下扔弃到草丛里,举起手枪朝自己扣动了扳机。包围而来的日军用枪刺刀捅刺李林的遗体,露出仅三个月大的胎儿。
郭家窑村在李林牺牲的荫凉山对面,早起耕地的胡义功和儿子胡芳伏在地塄下看到了荫凉山上战斗的全过程。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