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师信俗
旧志记载:“清水名山,发源于西北,逶迤而南,至竹塔一耸,跌下蜂腰,曰彭格,突兀峻绝。分为两翼,左翼至凹峰草店,右翼展于东偏祈雨坪。当中为大师绀室。由西南转东北,形如狻猊播弄碧空。殿内有大孔曰‘狮喉’,殿下两阶曰‘狮唇’。觉路为带,觉亭为毬,西凉伎所作皆肖。”岩寺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原名张岩山,因岩上岩石壁立、泉水清洌,风景秀丽,于元祐七年(1093)改名为清水岩。从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寺重建、扩建、重修达二十多次,规模渐大,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颇为兴盛。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廿六年(1761)修建,一切遗迹均系元、明、清构筑,体式基本保持原貌。
岩宇依山而筑,面临深壑,作楼阁式,分三层,第一层昊天口,第二层祖师殿,第三层释迦楼;左右翼钟、鼓楼;檀越厅、观音厅、芳名厅分立于东西两边。崇楼曲阁,层迭回护,从远处一看,外形犹如“帝”字,气势磅礴,巍峨壮观。从清水岩顶俯视前瞻,“雄狮舞毬” 之形胜栩栩如生,活龙活现。岩宇四周现存历代文物古迹66处,其中宋代29处,元代2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恢复的23处。奇观异景点缀其间,其中宋代文物《岩图》碑,堪称举世无双的文物瑰宝,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王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