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石狮蚶江的闽台对渡习俗,是一项独特的端午节民俗活动。
蚶江位于石狮市北部的泉州湾南岸,明清时期,蚶江是大陆与台湾通航通商的中心码头,特别是清政府诏令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后,海上交通贸易繁荣兴盛。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政府在蚶江设正五品海防官署,统辖泉州一府五县的对台贸易。矗立在当年海防衙门遗址的嘉庆十年(1805年)《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又称“对渡碑”,是海峡两岸对渡通航的历史见证。碑文称:“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大小商渔,往来利涉。其视鹿仔港直户庭耳。利之所在,群趋若鹜。”蚶江有郊商百余家,对渡船只300余艘。《蚶江志略》载:“竞舟泼水是蚶江与鹿港人端午节同江活动的特殊风俗。”每逢端午节,对渡船只相互追逐泼水,交融情谊,互祝吉祥。
海上泼水 (记者 张九强 摄)
海上泼水 (记者 张九强 摄)
蚶江闽台对渡习俗见证两岸商贸兴盛,关系变迁,习俗相同,文缘相续。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清廷禁止与台湾通航,两岸各项活动被割断。1683年施琅统一台湾后,两岸恢复贸易往来,就有了对渡习俗。1894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与澎湖,蚶江与台湾对渡从此成为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民间往来逐步恢复和发展,端午蚶江对渡民俗活动又得以复兴。
责任编辑:王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