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安海灵源山周围簇拥着24峰,峰峰相挽,层峰叠翠,药用植被十分丰富。灵源禅寺为泉南名寺、千年古刹,静卧山间、规模宏耸、气势非凡。相传宋代宰相曾公亮(999-1078)曾题“灵山好作西天界,源水能通南海潮”,是泉南最享盛名的禅林之一。灵源万应茶始创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创制人是明代灵源寺三十一世祖沐讲禅师,迄今已有640多年历史。
据《泉郡晋南地名探源·寺庵考附录》卷十六之三灵源寺历代僧尼名录记载,明时三十一世祖沐讲,俗姓张名定边(1318-1417),原籍湖北沔阳,元末至正年初参加陈友谅率领的农民起义,陈友谅部将之一。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360年),友谅举事兵败,在与朱元璋大战中身亡,张于明洪武元年戊申(1366年)“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入空门后,不闻尘俗事,究心佛理,率住山旧僧尼志尚、利济取山中之百草,用姑师井之水泡制药饼,广施万民,不求图报。”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九月十九日张定边坐化,在世春秋九十九。
据民间口碑相传,十四世纪中叶,灵源寺沐讲禅师踏遍青山,采集山茶、鬼针、青蒿、飞扬草、爵床、野甘草、墨旱莲等17种灵源独特的青草药,并配以中药精心炮制“菩提丸”, 济世救民,普度众生。1951年灵源寺僧王广武将“菩提丸”经科学改良,合理配伍,改制成“灵源万应茶”,并经多年的演绎、传承、发展,乃今日“灵源万应茶”之处方。该药具有疏风解表、调胃健脾、祛痰利湿之功能,对伤风感冒发热、中暑痢疾、腹痛吐泻等疾病疗效显著,更是一种防暑降温的理想药茶。640多年来,寺中僧尼秉承先师沐讲禅师“广施万民,不求图报”之志,世代继承此秘方,不使失传,直到寺中僧尼还俗,还把该秘方及制作方法传授给当地灵水、曾林两村百姓,并形成当今产业化、现代化生产,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的济世良药。
灵源万应茶系采集山茶、鬼针、青蒿、飞扬草、爵床、野甘草、墨旱莲等17种灵源独特的青草药,加入上等茶叶,并配以中药计59味中草药秘制,传统制作工艺独具特色。640多年悠久的继承和发展历史,灵源万应茶秉承着茶道文化的精髓,沿用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引进现代化的制药设备、净化车间和检测技术,实现本真性的传承,跨越式发展。灵源万应茶为纯中药制剂,以袋泡茶和块状茶为剂型,块状茶为福建古老独特的药茶剂型,袋泡茶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剂型,它以地方草药配合中药及茶叶经半发酵加工而成,具有药效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征。
南方的药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在南方兴盛不衰,灵源万应茶作为南方药茶百花园里的一朵绚丽奇葩,已传承640多年,历史悠久,并成为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对其深厚的历史渊源、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独特的工艺传承和优越的自身品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灵源万应茶是草本植物茶,是晋江灵源禅寺高僧祖传秘方药茶,制作技艺独特,是防病祛病、居家必备良药,对于保健药用研究有着相当的作用和深远影响,具有独特的科学研究价值。
随着时光的流逝,如今的“灵源万应茶”已成为闽南地区,特别是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不可或缺的必备良药。在泉州,在港澳台,在东南亚海外闽籍华人中,提起“灵源万应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民间素有“家有万应茶,安心一整夏”的美誉。1994年入编国家卫生部部颁标准,2004年一次性整体通过国家GMP认证,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中医养生(灵源万应茶)”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吴国卿 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泉州晋江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江灵源万应茶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幼在灵源山下长大,对灵源万应茶有着独特的情结,1984年学习制作。2003年从其族亲吴裕以、吴家茂手中接手灵源制药厂,成立了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他沿用传统的制作工艺,结合现代化的制药设备、净化车间和检测技术,制造出具备四季清火、天然调理功能的灵源万应茶罐装饮料,在药理作用及预防保障功能等方面独具特色,成为知名品牌。同时,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步法,注重在传承中创新。2006年,“灵源万应茶”以其浑厚的历史、鲜明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工艺传承和优越的自身品质,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