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厝,燕尾脊 “皇宫起”宫殿式大厝是惠安传统建筑为典型技艺(潘登 摄)
惠安素以建筑技艺闻名于世,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指发源于福建惠安、以“皇宫起”宫殿式大厝民居住宅类型为典型的营造技艺,是闽南建筑的代表,属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它源起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清末民国时名师鹊起、精品迭出。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兴起、异彩焕发,成为闽南地区古建筑行业的龙头。
唐五代时期的闽国(909-945年)闽王王审知之嫔妃黄厥系惠安后边村人,闽王对其宠爱有加,因而特许其按宫殿的规制和外形在家乡大兴土木,从此,“皇宫起”宫殿式民居大厝便成为当地建房兴宅趋之若鹜的模仿样式,并且向外流传,影响了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地区以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
惠安传统建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秦汉以前,境内先民已垒墙架木筑屋而居;晋唐衣冠南渡,带来烧灰和制砖瓦的技艺,房屋建筑得以采用砖瓦、石、木等构筑;唐时,有木构架,硬山式坡面顶,弧形瓦面铺作;北宋即具有驱石填海,垒址于源,筏型基础,浮运上梁及殖蛎固基等建造技术;宋元时代,严谨规范的木构架结构和瓦作屋面相得益彰,梁、柱、枋等建筑元素的合理运用和石雕、木雕工艺的完美结合,使惠安传统建筑的地域性趋于突出;明初,建筑工匠编入“匠户”,筑建寨、所城,这些工匠父传子习,世袭相承;明清两代,惠安的战略地位突出,成为闽南重镇,闽地多兴建翼角翘飞的宫庙寺院,惠安工匠不仅于境内建造诸多大型宫观寺庙,还参加福建闽南一带及台湾、东南亚等地的寺庙建筑;清末民国,开创了惠安传统建筑向海外传播的新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惠安建筑产业兴起,十几万惠安建筑工匠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和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而闽南地区传统民居一般作“三开间”、“五开间”构式的建筑,几乎皆延聘惠安建筑师傅“掌高尺”,组织施工。
“皇宫起”大型民居建筑规制严谨、空间结构对称,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纵深有二落、三落、五落不等,它以庭为组织院落单元,并以走廊、过水贯穿全宅。规制布局以大门中线为中轴线,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最大特色是穿斗木构架作承重结构,“墙倒屋不倒”。屋顶造型多为披瓦覆壁筒屋面、飞燕戬尾屋脊和“出砖入石”墙体,一般有硬山式顶、悬山式顶、歇山式顶,以硬山式居多,弯曲翘起的“燕尾脊”屋脊。还饰以木石雕刻,油漆彩绘。“皇宫起”宫殿式大厝在继承中国古典建筑精髓的同时,汲取闽南地域文化中的独特养分,从而在建筑结构、建筑装饰、雕刻题材和用材选择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长。石雕、木雕、砖雕、泥塑、彩绘广泛应用于脊吻、斗拱、雀替、门窗、屏风、栋梁等构件,基本上达到建筑必有装饰、必有寓意、意必吉祥的艺术境界,形成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独特的风格。
惠安传统建筑起源于唐五代时期,在一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吸收了中原文化中帝王宫殿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想,与福建闽南地方的民俗习惯融会贯通,具有规制严谨、布局规整、讲求对称的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形成了一套独特而严整的传统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同时配以传统石木雕和泥塑彩绘工艺,技艺娴熟又自成风格,在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皇宫起”宫殿式大厝还常是一个家族或族姓繁衍生息、祭祀先祖之地,其“燕尾归脊”寓意燕子(子女)不管漂泊他乡,不论路途多远总要回归故里,影响深远,成为海外侨胞认祖归宗、血脉相连而割裂不去的一种思乡情结,是维系中华民族千年血脉的精神纽带。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2008年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惠安)”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惠安建筑业发展中心效果图
【代表性传承人】
王世猛 男,汉族,1947年3月出生,福建泉州惠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随父学艺,1964年师从惠安传统建筑名家王尧、刘胜法学习古建筑大木技艺,熟练掌握了古建筑设计、绘图、篙尺、南式北式古建构造及风格、主建筑梁架结构以及斗拱、笼扇、神龛等制作技艺。曾设计、重修泉州开元寺、承天寺、台南慈济宫牌楼、台北市关渡宫等许多优秀传统建筑工程并获奖,其古建技术被编入台湾文建会出版的《中华传统建筑》。从31岁开始传授古建传统技艺,王云虎、王银龙、吴清忠等学徒在古建传统技术上均能独当一面,其中王云虎、王银龙参与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寺庙重建工作。同时,他们还续带学徒20多人。
庄春土 男,汉族,1931年出生,泉州惠安县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47年师从姐夫曾水枝学习传统古建筑营造技艺,全面掌握木作、土石、造背、雕塑、造型、雕花等各种古建筑营造技艺,尤其精通曾水枝最精湛的古建筑槁尺的运用技术。在长期的古建生涯中,他四处观摩、融会贯通古今建筑的特点,全面了解掌握古建筑的设计、绘图、预算、施工及现场管理,丰富加强了自身的古建筑营造技术。受邀参与了泉州承天寺的全程设计及建造。代表作还有泉州东观西台吴氏大家祠、泉州富美宫、深沪土地寮镇海宫、泉州世界董杨大宗祠等。2008年《海峡都市报》推介其建造的闽南古建筑独树旗帜的风格。1972年开始陆续传授技艺于子孙、族亲等50多人,家族式传承技艺。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