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刻纸历史悠久,始于唐,盛于宋。在泉州民间,每逢春节、元宵和喜庆的日子,家家户户剪红刻翠,都要挂桃符,张古灯,窗户门楣贴团花、粘红笺,显得古雅富丽,喜气洋洋。但传统的刻纸也仅限于此,比较简单粗放,直到李尧宝的刻纸图案问世,泉州刻纸在艺术上才有了突破性的飞跃,从粗陋走向高雅和精细。李尧宝也因此成为南方剪纸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泉州民间手工艺,风格独特、生机无限。
——李尧宝(国家级艺术大师)
李尧宝刻纸作品
李尧宝(1892-1983)出生于泉州涂门街龙会铺棋盘园一个油漆画及刻纸工艺世家。由于家学渊源、天赋和刻苦,李尧宝不但全面继承了传统的泉州刻纸技艺,而且汲取剪纸、堆塑、贴瓷、木刻、雕板、建筑、彩绘等艺术营养,创造性综合运用描、剪、刻、剔等手法,刀法遒劲细腻,线条极富韵律,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其作品有龙凤、吉庆、博古、花鸟、交枝、人物等六大类别,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立意隽永,构图完整,形象逼真,其风格典雅,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艺名喧腾。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关心鼓励和扶持下,李尧宝更是努力创作,并带出一批十几名学徒,还把刻纸技艺和料丝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富丽堂皇的无骨刻纸料丝花灯。李尧宝制作的“五星灯”及165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多角灯”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后选送出国展览,李尧宝的作品历年均被各级政府评为“优秀奖”、“创新奖”、“优秀传统奖”或“一等奖”。
李尧宝刻纸作品构图奔放自如,布局严密紧凑,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繁而不乱。造型新奇独特,优雅秀丽,栩栩如生。刻工纤毫毕露,线条细腻婉转,刚柔并济。有的刚健挺拔,有的流畅利落,技法巧妙。画面黑白对比强烈,虚实阴阳兼用,手法细腻,采用对称、放射、连续,对角等形式。体现着优美、工整、清新、鲜明的独特艺术风格。其龙凤图案富有个人特色。李尧宝刻的龙不下几十种,龙体极为灵活多变,首尾呼应,张牙舞爪,刀劲挺拔,刚捷有力,形神兼备。李尧宝刻刀下的凤凰有的飘飘欲飞,有的斜歇于牡丹丛中,画面优美、清新,生动传神。李尧宝刻纸图案既有国画白描的笔姿,又有刀刻挺拔的风味。他的博古图案、交枝曲己图案采用阴阳兼用的手法,形象造型古朴典雅,立意深远,博古胄今,富有闽南地方特色。
李尧宝的刻纸料丝花灯具备无骨架、手工镂刻纸板、手工三层叠彩绘、通体镶嵌料丝等四要素,特别是“手工三层叠彩绘”是油漆画的缩影,也是李尧宝刻纸料丝花灯的重要特色。1958年李尧宝制作的“劳动光荣灯”送往北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花灯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和李尧宝在灯下合影留念,李尧宝的无骨刻纸料丝花灯曾是国家馈赠外宾的礼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来泉州的国家政界要人或艺术界人士参观了李尧宝刻纸后赞尝不已,董必武题辞:“……意匠生新,能见其大,能传其神。”郭沫若赋诗称赞:“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
李尧宝刻纸全面继承了传统的泉州刻纸技艺,并有突破性的创新和发展,历史悠久,对泉州传统刻纸有重要的影响。李尧宝创造性综合运用描、剪、刻、剔等手法,刀法遒劲细腻,线条极富韵律,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李尧宝刻纸艺术的出现,使泉州刻纸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从粗陋走向高雅和精细,李尧宝也因此成为南方剪纸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李尧宝的刻纸、江加走的木偶头、李硕卿的竹编、陈德良的通草花,是泉州工艺美术的领头雁,妇孺皆知,名动公卿。李尧宝以其对刻纸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成就跻身于国家级艺术大师之列。“剪纸(泉州〈李尧宝〉刻纸)”于2008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黄丽凤 女,汉族,1968年11月出生,泉州人,著名刻纸大师李尧宝之孙女,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李尧宝刻纸代表性传承人。1974年师从刻纸大师李尧宝,学习绘画,擅国画白描、花鸟写意等,1976年跟李尧宝学刻纸,1978年开始学习花灯的制作技艺,1980年开始学习设计花灯、刻纸,深得祖传刻纸刀法及传统制灯技艺要领,继承了李尧宝刻纸的独特艺术风格。她从事刻纸、无骨刻纸料丝花灯刻制、设计三十多年,创作大量的刻纸、无骨刻纸料丝花灯,参加泉州市历年的元宵灯会和全国剪纸等大赛,频频获奖。在家传手艺的基础上创新突破,设计了惠女、南音、泉州民俗等系列作品,深得社会好评。致力于李尧宝手稿资料的整理和保护,传承李尧宝刻纸,与泉州六中合作,开办李尧宝刻纸传习班,并共同编撰校本课案。应邀为菲律宾、新加坡传授剪纸技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