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
高甲戏丑行的表演最具吸引力,影响面最广,盛演于闽南地区的高甲戏以丑角表演最为闻名,是戏曲中独具特色的表演行当。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创始人为“闽南第一丑”柯贤溪,俗称肖罗溪表演艺术,发祥于福建泉州晋江,在闽南地区的泉州、厦门、漳州等地,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和菲律宾均有流布。
柯贤溪扮演的女丑形象。
位于英林沪厝垵村东区76号的柯贤溪故居。
“老妪”发愁。
柯贤溪早年赴菲律宾演出的便装照。
柯贤溪(中)教徒弟学戏。
高甲戏的传统小戏,来自竹马戏、梨园戏的居多,如《管甫送》《番婆弄》《妗婆打》《唐二别》等,形成另一种以丑、旦为主的轻松、活泼的风格。当高甲戏后继乏人之时,唯有一代名丑柯贤溪,以其独具一格的丑行表演艺术活跃在舞台上近一个世纪。1919年,时年十一岁的柯贤溪进金井埕边“福全新”科班,师从闽南高甲戏五大名师中的天师、春师学艺,十四岁出科。先到南安一戏班继续学艺,并先后加入“象山”、“新溪”、“福祥”、“溪东”等戏班。1930年,二十二岁的柯贤溪,受聘于晋江“福庆成”班,以丑角挑大梁,从此名声大振;1935年,柯贤溪应菲律宾桑林社邀请赴菲律宾演出,场场爆满,被誉为“闽南第一丑”、“丑大王”, 柯派高甲戏丑行艺术名扬海外。1952年,柯贤溪与名老艺人洪金乞组建晋江民间高甲戏剧团,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走向成熟,声名远播。1960年,柯贤溪作为戏曲界代表,赴北京出席全国文学艺术界第三次代表大会,同年参加厦门“高甲戏丑角会演”,被公推为“丑王”。还创办晋江演员训练班,收赖宗卯、刘基德等为弟子。1961年,柯贤溪随福建省高甲戏代表队晋京演出,饰演《扫秦》中疯僧,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接见和赞扬。此后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日臻完美,代有传人,源远流长。
柯贤溪在男丑表演基础上开创了高甲戏的女丑表演艺术,图为他的表演剧照。
柯贤溪表演剧照
《金魁星》剧照
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表演以形写神,追求神似,以丑写美,寓庄于谐,达到滑稽与崇高的完美结合,发人深省,令人神怡,已越出一般丑角的插科打浑的局限,特别是女丑表演火爆、热烈、夸张、幽默,富有浓郁的山野气息,素来以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面貌风行于闽南民众之中。道白,抑扬顿挫、吞吐有致、清晰分明、韵味十足;表演,做功细腻、诙谐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柯派表演身段,能精细地分出从十八岁的少女到二十、三十,直到七八十岁的妇女的不同特点,形成各个年龄段妇女的风韵姿态的不同表演程式,还编有“女丑十八法”,记叙一整套表演技艺,形成柯派表演艺术的主要教材。
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有男女丑之分,男丑有破衫丑、公子丑、傀儡丑、服丑、家丁丑等,女丑由男扮最富特色。代表剧目有《唐二别妻》《妗婆打》《管甫送》《骑驴探亲》《大团圆》《铁开花》《大闹花府》《换包记》《疯僧扫秦》《金魁星》等。曲目有“四季歌”、“灯红歌”等,常用曲牌有【福马郎】【浆水令】【金钱花】等。
柯派丑行表演艺术独树一帜,以丑写美,寓庄于谐,达到滑稽与崇高的完美结合,是闽南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高甲戏(柯派)”于2008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赖宗卯 男,汉族,1947年1月至2013年2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赖宗卯13岁考入晋江县高甲戏剧团演员训练班,师从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创始人柯贤溪,钻研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深得柯派真传,善演男丑,尤以男扮女丑独树一帜。他的表演火爆、热烈、夸张、幽默,富有浓郁的山野气息,被誉为“小罗溪”。代表剧目有《金魁星》《大闹花府》《骑驴探亲》《鸳鸯扇》《唐二别妻》等。1979年被福建省文化厅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演员,多次荣获国家、省和市级奖项。并多次到香港、澳门及各省市交流演出,深得好评。为使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得到传承,他培养后代不遗余力,培养了曾文杰、施丽华、王金鼎、施存义、卢文雄、庄伟国等高甲戏知名丑角演员。
曾文杰 男,汉族,1955年4月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晋江市高甲戏剧团团长。曾文杰1978年考入晋江县高甲戏剧团演员训练班,师从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创始人柯贤溪,结业后一直留在晋江高甲戏剧团担任演员,又向师兄赖宗卯学习,深得柯派真传。并向高甲名丑李珍蕊学习傀儡丑表演,进一步丰富柯派表演艺术。他戏路较广,善演女丑,更以公子丑、傀儡丑见长。他的表演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傀儡丑表演模仿逼真,活灵活现,尤重人物刻画,入骨三分。代表剧目有《金魁星》《闹茶馆》《追鱼》《妗婆打》《探牢》等。授艺于施丽华、王金鼎、施存义、卢文雄、庄伟国等高甲知名演员,大力培养柯派艺术传人。曾多次到香港、澳门及各省市演出,组织剧团参加戏剧汇演和国内各大戏剧活动,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姚道成 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晋江市劳动模范。1960年考入晋江高甲戏剧团,师从高甲戏表演艺术家肖迪吉,深得真传,专攻文武老生,刻苦钻研高甲戏艺术,声、色、艺俱佳,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有扎实的基本功,成功塑造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舞台形象,是泉州、晋江一带著名的老生演员,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全面掌握高甲戏综合艺术精髓,对传统表演程式心领神会,运用自如,能演能导,曾多次参加省戏剧会演并获奖项。为晋江民间职业剧团导演二三十个大戏并多次获奖。曾应邀赴菲律宾及港澳地区演出,受到好评。热心培养年轻演员,其徒弟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屡次获奖,为高甲戏的弘扬和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卢文雄 男,汉族,1974年5月出生,泉州石狮市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三级演员。1989年进入晋江高甲剧团学艺,师承于高甲戏著名女丑艺术家赖宗卯,深得恩师真传,专攻丑行,擅长女丑、公子丑、武丑、破衫丑、木偶丑等丑行表演。表演火爆热烈、夸张幽默、形神兼备,富有浓郁的山野气息。道白抑扬顿挫、吞吐有致、清晰分明、韵味十足,做功细腻、形象生动、诙谐风趣、妙趣横生。在剧团的大戏、小戏演出中担任丑行主要角色,多次在省、市会演中荣获大奖,得到观众认可。2003年排演《骑驴到西安》参加“全国名丑汇西安”电视表演。积极传承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经常到民间职业剧团及学校任艺术指导,做好传承后辈工作。
陈凌香 女,汉族,1957年4月出生,晋江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晋江市高甲戏剧团演员。1978年考入晋江市高甲戏剧团,师从高甲戏表演艺术家肖迪吉、蔡素得、庄铭发,深得真传,专攻花旦、刀马旦,兼文武小生,戏路较广,其表演道白抑扬顿挫、吞吐有致、清晰分明、韵味十足;表演做功细腻、形象生动,特别是武旦的表演功架十足,动作到位,长期担任晋江高甲戏主演。2002年后,又承担剧团导演工作,导演了数十出传统及创作高甲戏剧目,在长期的表、导演实践中,固守传统,取长补短,丰富高甲戏的表、导演手法,在多年的表演生涯及导演工作中多次获奖。做好传、帮、带,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尤其在刀马旦、花旦方面更有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