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城戏老戏新生 时隔5年“天下第一团”重登舞台
2013年9月1日,泉州南音艺苑座无虚席,泉州市打城戏传习所挂牌仪式暨泉州打城戏剧团复办首场演出在这里举办。剧团共表演了三出折子戏,引得观众掌声连连。打城戏集宗教、艺术、民俗为一身,作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历史宝贵记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戴涵琦 摄)
泉州网-东南早报讯(早报记者 张素萍 潘登)8月26日,泉州摘下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桂冠,这里面有绚丽多彩的传统戏曲文化的一份力量。
打城戏的知名度也许不及南音、梨园戏,但它却是我国唯一的宗教剧种,并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打城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屡次斩获国际大奖,为泉州也为中国戏剧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昨晚,泉州打城戏市级传习所挂牌仪式暨泉州打城戏剧团首场演出举行,惊艳全场。
打城戏有着怎样曲折而耀眼的历程?剧团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打城戏这朵百年奇葩,如何在“文化之都”再度绽放?本期封面纵深为您讲述。
打城戏并未曲终人散 时隔5年“天下第一团”重登舞台
经典剧目《目连救母》
作为地方剧种之一,泉州打城戏是我国唯一的宗教剧种。昨日,泉州打城戏市级传习所挂牌仪式暨泉州打城戏剧团首场演出在泉州南音艺苑举行。这是号称“天下第一团”的泉州打城戏剧团,在2008年解散后,重返舞台。
昨晚7时,泉州南音艺苑里座无虚席,甚至过道都站满了观众,还有不少戏迷专程从菲律宾赶来,也有戏迷从香港、南京等地赶来,争睹打城戏的魅力。晚上8时,泉州打城戏市级传习所挂牌仪式举行,泉州市文广新局林育毅副局长高度评价了打城戏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天乙接牌时表示,“我一定要尽力恢复打城戏的传统剧目,并记录下来存入国家数据库”。
首场演出的第一个剧目是《四海祝寿》,当饰演“罗汉”的演员们连续高难度空翻时,现场观众掌声雷动;随后是《目连救母》的一折《双挑》,当演员使出打城戏绝活“掷铙钹”时,观众叫好声连连……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达二三十次;演员谢幕时,全体观众起立,久久不愿离去。
泉州南音艺苑座无虚席,掌声雷动。
据介绍,1990年,吴天乙和妻子黄莺莺组建民营泉州打城戏剧团。21世纪初,该团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屡次斩获国际大奖,为泉州也为中国戏剧赢得了巨大的声誉。2008年1月,由于经营之困等因素,泉州打城戏剧团被迫解散。
多年来,在吴天乙等艺术家的痴情坚守下,打城戏终于迎来新的生机。获悉消息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曲六乙特地发来贺信。他在信中说,打城戏是我国最具奇异特色的剧种,它产生于宗教祭祀仪式影响深远,无论如何不能让打城戏在我们这一辈消失。
泉州打城戏又名法事戏、和尚戏、道士戏,是在清中叶,从泉州、晋江一带的僧道法事仪式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戏曲剧种。在表演上,打城戏表演以武戏见长,拿手绝活包括桌上功夫、毯子功等多种带杂耍性质的表演形式;音乐唱腔在道情、佛曲的基础上,吸收提线木偶戏的傀儡曲调,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贺信选登
伊朗戏剧节上打城戏胜过日韩舞台艺术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曲六乙:
在伊朗的戏剧节上,泉州打城戏的演出效果,压倒了同场演出的日本、韩国舞台艺术,获得大会唯一的最高奖——金小丑奖。在日本的演出效果超出同场演出的印度、日本的戏剧艺术。我们应该支持打城戏的继承和发展。
打城戏重登舞台是我省戏曲界一大喜事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打城戏重登舞台,这是我省戏曲界的又一喜事!打城戏是福建乃至全国重要地方剧种之一,在海内外戏剧艺术界有很大影响。因其文化内涵丰富、样貌独特、价值珍贵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泉州打城戏传习所的成立和天乙打城戏剧团的复办,必将有利于打城戏的传承、保存与发展,有利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民间文化作出突出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