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偷师”的粉丝到剧团的“小成员”
梨园有女初长成
佳丽在学校当起小老师
上妆后的小佳丽
上了妆,佳丽颇有专业演员的架势。
佳丽与剧团成员排练扇子舞
上个月,由华侨大学文学院09级刘转云、张玉娇等同学拍摄的纪录片《梨园小蕊初长成》在第二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中获得纪实短片单元的三等奖,而纪录片的主人公就是来自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六年级的舒佳丽,早在此之前,她就是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的“小成员”。
□泉州网-东南早报 记者 傅蓉蓉/文 图片为视频截图
梨园剧团 特地为她排节目
今年11岁的舒佳丽来自江西鹰潭,从小跟随父母来到泉州。佳丽上幼儿园时,父母开始在泉州市梨园古典剧院从事保安工作。从此,佳丽与梨园结下了不解之缘。
还在上幼儿园时,每天放学后,佳丽就端着饭碗,坐在台下,边吃饭边看着剧团演员们排练,当时还懵懂无知的小佳丽,“以为他们在台上玩游戏,台下还有人不停鼓掌,太有意思了。”
看完演员们排练,回到家后,佳丽披上床单当演出服,踩着小碎步,捏着兰花指,学着演员们在台上的模样,一个人在床上自编自唱。就这样一遍一遍地模仿,佳丽也学会了各种动作,卷手、七步颠、提鞋……
后来,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发现了每天躲在台下“偷师”的小姑娘,问她:“你喜欢表演?要不要上台?”佳丽一点也不怯生,点点头:“好啊!”曾静萍把她抱上台,跟着配乐,佳丽走了一遍科步。从此,佳丽成了团里的“小成员”。时间长了,团里众人都把她当成了小妹妹,亲切地叫她:“小丽。”
当时有位北京的老师来团里指导演出,剧团也特地给佳丽排了一段扇子舞,还让她跟着大家一起上台表演。佳丽妈妈担心女儿会把演出搞砸,曾静萍反而安慰她说:“我相信佳丽。”佳丽有两套演出服,第一套便是曾静萍特地为她定做的。每次演出完,佳丽妈妈都会仔细熨烫好再收起来。
今年暑假,佳丽跟其他正式演员一样,每天跟着曾静萍在团里学习。早上六点半起床,先到团里练习基本功,压腿、走圆场……练习到9点,才开始吃早饭。“新买的鞋子,四五天就磨破了。”一个上午,衣服就湿透了两件,“都可以拧出水来。”第一天练完,佳丽说:“两条腿都麻了。”但她从不喊苦,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团里。在她看来,能在团里学习是最开心的事。
梨园小童星 梦想考进中国戏曲学院
除了在团里练习,上了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后,佳丽也参加了学校的南音兴趣班,“当时觉得她的嗓音条件不错,便挑了她。”学校负责教授南音的林茵老师说。在林老师指导下,佳丽学会了第一首南音曲子《直入花园》。
在林老师眼中,佳丽要比其他同学努力得多。去年暑假,佳丽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南音比赛。“真正排练的时间不多,我就布置她回去要多听磁带。”林老师说。佳丽回家后,每天一起床就开始跟着录音机练习,不会说闽南话,佳丽便自己注音,在老师指导下,一字一句地抠。因为佳丽比其他同学学得快,三年级开始,她便当起了小老师,教其他同学学歌词。
看到佳丽对梨园痴迷,曾静萍对佳丽父母说,可以带佳丽试着报考中国戏曲学院。去年,佳丽爸爸带着她到北京,报考中国戏曲学院昆曲班,虽然成绩不错,但最后因为年纪太小没有被录取,但佳丽并未就此放弃,“等我再大一点,我还去考。”
佳丽还有个小小的愿望,“想一直跟着曾老师学。”她也一直记得曾静萍对她说的话:在台上要自信,在台下要谦虚。
从 “戏曲幼苗”到“戏曲少年”,佳丽正在一步一步踏实地成长着。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也希望,有更多像佳丽这样热爱传统戏曲的孩子出现,让近千年的文化得以在他们的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