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传承人】
许天相 男,汉族,1942年6月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6年考入梨园戏演员培训班后,先后师承梨园戏老艺人蔡尤本、姚苏秦、李清河、许茂才、施教恩等,他在严谨规范的梨园戏传统科介表演基础上,不断地融入其他戏曲艺术的表演技法和民间舞蹈元素,拓展了传统丑、末行当的表演内涵,塑造出变化多端的行当角色。其表演细腻生动,代表作有《李亚仙》《胭脂记》《事久弄》《枫林晚》等。曾多次随团出访意大利、菲律宾、日本等国,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获得好评。他能导能演,曾抢救性排演十余出濒临失传的梨园戏传统名剧。1997年担任泉州艺术学校梨园班专业课教师,培养了郭智峰、林小伟等梨园戏年轻演员,多次荣获省、市级奖项。
曾静萍 女,汉族,1963年8月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1977年就读福建省艺校梨园班,1982年进入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专攻梨园戏旦行表演艺术,师承潘治、姚苏秦、施织、何淑敏、许天相、王胜利、吴明森等梨园戏名师,掌握并演出大量的传统剧目和新编作品。曾静萍娴熟地使用梨园戏传统科介,并赋予角色性格化的理解,其演唱善于把握气息,幽婉动情、矜持含蓄。代表作有《朱文》《陈三五娘》《苏秦》《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多次荣获国家、省和市级表演大奖。其技艺除授教于本剧种的年轻演员外,还积极配合艺校教学工作,热情授教来团学习的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等院团以及台湾民族舞蹈演员。先后出访日本、印尼等国,及港澳台等地区,还作为中国戏曲界的唯一代表,参加德国、荷兰、瑞士、英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艺术节。
陈济民 男,汉族,1945年5月出生,福建泉州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奏员(鼓师)。1957年考进福建省梨园戏剧团训练班先学表演,有生、外、净、丑等行当表演,以唱见长。后师从蔡尤本、李小怣、林时枨等梨园戏名家,正规从“七帮鼓”学起,得师傅真传,先后担任二十几部戏的司鼓工作,技艺高超。十几年来剧团创作获奖的剧目,如《枫林晚》《节妇吟》《陈仲子》皆由他司鼓。1993年获奖剧目《董生与李氏》由他司鼓,获省十九届戏剧汇演司鼓奖。他精通梨园戏音乐,擅长闽南压脚鼓,在舞美、表演导演方面有一定造诣。先后作为林时枨师的助手指导黄培尊、柯介眉等十多人练乐,培训鼓手。多次随团赴法国、菲律宾、新加坡、日本等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交流演出。
蔡娅治 女,汉族,1937年12月出生,福建泉州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3年考入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师承梨园戏名老艺人许茂才、林树盘,学习梨园戏传统剧目,初工小旦、青衣,后反串小生,精通各种行当表演,尤以反串小生见长,代表作为《陈三五娘》和《李亚仙》。50多年来传承数十出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担任重要角色,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多次参加省、市会演并获多项奖励。特别是反串小生表演,音色华美,深得观众的赞许和喜爱,先后由上海、温陵唱片公司录制唱片畅销国内外。1998年受聘参与泉州艺校梨园班的教学工作,传授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陈三五娘》《李亚仙》的名曲唱段及唱腔(正音)教学。多次到菲律宾、新加坡,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交流演出,2006年受聘台湾江之翠剧团教学。
王胜利 男,汉族,1945年12月出生,福建泉州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7年考入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训练班,师承于蔡尤本、姚苏秦、陈家荐、陈德碗、李茗钳等梨园戏名家,学习梨园戏传统剧目。在数十个梨园戏剧目中担任主要、重要角色,塑造了如《红叶宝剑》之粱灏、《朱买臣》之张公、《冷温亭》之朱寿昌、《苏秦还乡记》之苏秦、《吕蒙正》之刘文茂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多次参加省、市会演并获奖。多次随团出访赴意大利、法国、菲律宾、新加坡、日本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交流演出。《从人物到行当》一文发表在《福建戏剧报》。对梨园戏新秀以“片断”说戏、示范的方式辅导传授,多年来辅导、传授李辉逸、林苍晓、陈琦昌、颜昌华等人表演艺术,辅导他们参加省中青年演员比赛,荣获金、银奖。
黄炳铜 男,汉族,1943年10月出生,泉州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1957年学艺,是梨园戏建团后第一代学员,师承蔡尤本、姚苏秦、许书美、许茂才等梨园戏名家,学习梨园戏表演和传统剧目。他深得师傅优秀传统表演科范的真传,保留着梨园戏表演程式的风格和特点,其表演具有艺术感染力。擅演小生,从艺几十年,在数十出梨园戏传统戏和新编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并多次获奖,受到了海内外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曾多次出访新加坡、日本、菲律宾等国,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传授张纯吉、陈琦昌、蔡仁宗等多位梨园戏青年演员,并为多位获奖演员参赛配戏。1984年以来与曾静萍、陈美娜、吴艺华、江丽丽、陈雪红等抢救排练数十出梨园戏传统剧目。
龚万里 男,汉族,1947年12月出生,泉州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60年起在省艺校梨园班师从蔡尤本(小梨园流派)、姚苏秦师傅,学习小梨园传统表演艺术,1963年又拜许志仁、姚望铭(下南流派)为师,学习梨园戏下南传统表演艺术,能够掌握梨园戏小梨园流派科范表演艺术和梨园戏下南流派丑、末表演风格与特色,在丑、末行当表演艺术中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指导能力。几十年来在传统梨园戏剧目中饰演重要角色,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戏剧会演并获奖项,主演的新编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并参与整理梨园戏传统剧目及优秀折子戏多部、音乐设计多出。积极为梨园戏新生一代演员传授与指导梨园戏表演技艺。
黄雪娥 女,汉族,1942年8月出生,泉州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1956年考入省梨园戏演员班学艺,师承蔡尤本、姚苏秦等梨园戏名家,学习梨园戏旦行表演艺术。从艺五十余年,完整继承梨园戏旦角表演艺术,尤其擅长小旦、二架旦。并在不断的舞台实践和探究中,使传统的梨园戏旦行更具丰富多姿。曾在数十出梨园戏传统、新编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其代表作有《李亚仙》《胭脂记》等,还拍摄成影视片。曾参与抢救性排演十余出梨园戏濒临失传的传统剧目,多次随团出访菲律宾、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多年来,积极致力于梨园戏薪传工作,曾获辅导教师荣誉奖。并曾担任台湾“汉唐乐府”、“江之翠南管乐团”旦行程式老师。
纪国平 男,汉族,1942年11月出生,泉州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1957年考入梨园戏演员训练班,师承蔡尤本、姚望铭、李德碗、李铭钳等梨园戏名家亲传,学习净、外行当,精通小梨园、下南、上路等梨园戏三流派传统剧目,50余年艺术生涯,熟练掌握梨园戏净、外传统表演技艺,在计以百出梨园戏优秀剧目中饰演重要角色,其净、外科范表演独特严谨,皆为广大群众及文艺界同仁所认可,曾多次随团出访菲律宾、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1997年参加泉州艺校梨园班教学工作,整理净、外行当科步教材各一套,传授于黄东汉、陈招峰、郭文静等,受到剧团、梨园班领导充分肯定表扬。曾参与梨园戏传统剧目抢救性排演。
林赋赋 男,汉族,1943年9月出生,泉州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6年考入省梨园戏科班学艺,师承梨园戏名家蔡尤本、姚苏秦、许志仁,学习七子班科范和下南流派的主要棚头,得其师傅亲传,较好地师承梨园戏下南流派传统表演技艺,擅长丑、末,其表演个性鲜明,唱念做俱佳,善于运用下南流派传统表演手法塑造角色,其形神兼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及一致好评。有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唱、念、做等基本功扎实,戏剧常识丰富,涉及艺术面广,在传统戏曲、电视主持及媒体广告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曾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董生与李氏》中饰演彭员外,多次随团出访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法国、意大利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关注梨园戏剧种的传承,热心培训新学员,并参与梨园戏剧团的导演工作。
魏少辉 男,汉族,1944年9月出生,泉州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1957年考入省闽南戏实验剧团演员训练班,师承蔡尤本、姚苏秦、陈家荐等梨园戏名家,学习梨园戏传统剧目,擅长小梨园流派表演艺术。1960年又接受省师资培训,留班任教,对梨园戏上路、下南二个流派甚熟悉,表演中经常把不同流派的科步揉合运用,互相补益,相得益彰。曾成功出演优秀传统剧目《李亚仙》,被省戏研所录像入档,并录像收入全国文化艺术数据库,其中“莲花落”片断赴日本、意大利演出。多次随团出访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从事梨园剧种五十多年,其中三年科班,四年任教基本功,先后担任五届泉州艺校梨园班专业老师,培养了梨园戏学员72人。
吴明森 男,汉族,1942年12月出生,泉州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6年考入梨园班,师从蔡尤本、姚苏秦(小梨园),启蒙、学习小梨园传统剧目。后又拜许书美、李铭钳(上路)、许茂才(下南)为师。学习梨园戏“上路”“下南”传统剧目,历时5年。掌握梨园戏各行当形体表演科功,娴熟掌握梨园戏尤其是小梨园流派生、旦表演,几十年艺术生涯中,在梨园戏舞台表演艺术中塑造出许多艺术形象,其表演优雅、细腻,为剧团当家小生,出演优秀传统剧目多部。为培养梨园戏接班人尽心尽力,曾兼任省艺校梨园班教学工作,教习传授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在省市各项比赛展演中获优异成绩,并成为剧团主要艺术骨干。
吴幼清 女,汉族,1939年11月出生,泉州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1956年考入梨园戏演员训练班,师承于蔡尤本、姚苏秦、林玉花、许志仁、李铭钳等梨园戏名家,学习丑、贴等行当。从艺50余年,熟练掌握梨园戏女丑、贴行的表演技艺,在数十出梨园戏传统、新编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其表演注重独特且严谨的梨园戏科泛,念白技巧突出,其语言、形态、动作鲜明展现闽南传统大众文化的风采,代表作有:《陈三五娘》《李亚仙》《董生与李氏》等。曾多次随团出访意大利、菲律宾、新加坡、日本,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参加泉州艺校梨园班的教学工作,传授郭玉凤、庄培华、廖淑云、林美情等梨园戏演员。参与抢救性排演梨园戏传统剧目,在抢救、薪传、发展梨园戏传统女丑、贴行艺术上取得一定成绩。
张贻泉 男,汉族,1942年11月出生,泉州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1956年考入省闽南戏实验剧团演员训练班,师承蔡尤本、姚苏秦等梨园戏名家,受师傅生、丑行当的亲传,学习梨园戏科步:小生科、丑科、官生科以及传统剧目,擅演生、丑。其表演师承严格,动作形态严谨,从艺40多年,对梨园戏科步动作执著研究和追求,科步动作扎实,技艺日渐成熟、进步,是梨园舞台上一名出色的配角演员,多次赴新加坡、菲律宾、日本,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交流演出。曾任剧团对外培训班班主任兼教师、剧团团带班教研组组长兼教师、泉州艺校历届梨园班专业教师,培养出一大批梨园戏戏曲人才。1999年、2001年两度受邀赴台湾江之翠实验剧场传承梨园戏表演艺术。
李秀娇 女,汉族,1944年12月出生,泉州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9年7月考入省艺校泉州分校梨园班,师承姚苏秦、李清河等名师,工老旦,在继承传统艺术上较为规范,有扎实的基本功,理解、创造角色准确,并在传统艺术大胆改革、创新,在长期的苦练、摸索中,创造出独特风格的梨园戏唱腔艺术,多次参加省市演出比赛获奖。成功在梨园戏《陈三五娘》《李亚仙》《董生与李氏》等剧目中饰演角色,受到了有关领导、专家及广大观众的赞扬和认可,并参与了新编剧目《皂隶与女贼》的创作,多次参加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等地,乃至菲律宾展演、交流演出活动。多年来,受聘兼任梨园戏唱腔教师,传授和指导学生近百名,曾获指导教师奖。
陈美娜 女,汉族,1956年3月出生,永春县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5年入永春高甲剧团当演员,1978年调福建省梨园戏剧团,师承许书美、姚苏秦、黄雪娥、蔡清萍、许志欣等梨园戏名家,掌握梨园戏旦角表演程式,能准确、细腻、生动地塑造角色人物性格,擅长青衣、大旦,还成功塑造了花旦、老旦、彩旦、反串小生等角色,多次在省会演中获奖。曾参与多个梨园戏剧目的音像录制,并随团到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苏州等地演出,出访过日本、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多篇艺术论文先后在《福建艺术》《福建剧谈》《福建文化报》等刊物上发表。参与艺校梨园班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次为新学员授课,传授梨园戏表演艺术。
汪照安 男,汉族,1941年11月出生,晋江安海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作曲。1952年跟随堂兄汪大坪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拉二胡,1958年在晋江县歌舞剧团任首席二胡,1959年在梨园戏演员训练班任导师及音乐教师。1962年师从梨园戏名老艺术家王爱群,学习梨园戏大量的传统音乐曲牌与传统音乐创作技法,熟悉和掌握了梨园戏三个流派的几百个传统唱腔曲牌和300多首传统伴奏音乐曲牌,学会了梨园戏音乐唱腔的传统创作技法和创作规律,谱写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大型演出剧目音乐及整理传统音乐唱腔计30部,部分获省优秀音乐设计奖,并获国家奖,多次在香港六所大专院校及新加坡等地作南音及梨园戏传统音乐讲座。1989年,应聘担任泉州艺校梨园班音乐教师,教授梨园戏传统音乐曲牌及中国乐理。退休后,又培养了梨园戏年轻音乐创作接班人汪洋。
李 红 女,汉族,1963年3月出生,泉州鲤城区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1977年在泉州艺校师从老艺术家施织、潘爱治学习梨园戏表演艺术,1982师从吴明森、王胜利抢救梨园戏几个传统大戏和传统折子戏。主攻梨园戏旦行,兼擅大旦、闺门旦、二架旦、小旦、贴,尤其擅长闺门旦行当,扮相优美端庄,身段婀娜,唱腔清丽委婉,深得小梨园流派文雅、细腻、缠绵的风格真传。曾在梨园戏《陈三五娘》《李亚仙》《皂隶与女贼》等剧目中饰演角色,获省“水仙花”优秀戏曲唱腔奖、省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随团远赴法国、意大利、德国、菲律宾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访问演出。曾任泉州艺校梨园班的教学工作,教授林秋韩、杜冰莹、吴捷萍等学生的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
林苍晓 男,汉族,1962年12月出生,泉州晋江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1977年师从梨园戏三派名师姚苏秦学习小生行当,师从老艺人槐师学习老生行当,并师承施织、谢永健等梨园戏前辈艺术家,学习了《打赶》《高文举》《朱弁》等剧目。1982年向吴明森、王胜利等老艺术家学习小生、官生、老生、末、外行当的表演,主攻梨园戏生行,小生、官生、老生兼擅,尤其擅长官生行当表演,扮相英气轩昂,唱腔浑厚,身段硬朗,戏路宽阔,除了生行以外,末、外、丑行亦有所涉及。曾在梨园戏多个剧目中饰演角色,获省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省“水仙花”戏剧比赛“最佳演员”金奖。2010年起担任泉州艺校梨园班教学工作,教授李学坤、傅志勇等学生梨园戏传统剧目的官生行当表演,并任全体男生(15人)的早功教学工作。
张纯吉 男,汉族,1965年6月出生,泉州晋江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1980年进入艺校学习梨园戏表演艺术,师从梨园戏名师姚苏秦学习了《董永》《陈三五娘》等剧目。1983年在省梨园戏剧团又先后师从老艺术家吴明森、黄炳铜学习了《郭华》《蒋世隆》等剧目。主攻小生行当,兼擅苦生、官生行当,扮相俊美,身段自然流畅,唱腔韵白规范,深具梨园戏小生潇洒飘逸的表演风格。曾在梨园戏各流派多个剧目中饰演角色,多次获奖。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多所名牌高校讲座巡演,并随团出访法国、日本、新加坡、印尼以及香港、台湾、澳门地区,深受海内外观众好评。2007年以来,在泉州艺校梨园班教授曾玉昆、林诗铭等学生的小生行当,带领全班男生早功训练。
吴艺华 女,汉族,1962年11月出生,泉州晋江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1977年师从潘爱治、施织、蔡清萍、纪美玉学习梨园戏剧目表演艺术,1982年师从何淑敏学会了宋元南戏《走路》《真女行》等独角戏。其表演含蓄蕴藉,身段科步细腻严谨,唱腔隽永可赏,有着深厚的梨园戏传统表演功底和古典风范,在梨园戏多个剧目中塑造出许多生动丰富的舞台形象。曾在省、市戏剧会演、青年演员比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并多次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高校巡回演出,随团出访新加坡、菲律宾、德国、法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赢得专家学者、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担任泉州艺校梨园班的教学工作,教授陈莉、黄艳君、刘婉君等学生梨园戏表演艺术。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