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泉州提线木偶戏
http://wmf.fjsen.com 2015-08-28 15:17:07 来源:泉州网    我来说两句

提线木偶

精彩的木偶表演

泉州木偶戏《赵氏孤儿》

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线戏”、“木人戏”等,泉州及闽南语系地区,习称“傀儡戏”、“嘉礼戏”,有学者称之为“泉腔傀儡戏”。其源头,与远古巫文化关系甚密,本为“丧家乐”,汉代成为宾婚嘉会中的独特表演艺术。晋唐时随中原士族南迁入闽,据唐末五代泉州籍道士谭峭所著的《化书》等文献,可知至迟于唐末五代即在泉州地区流行。

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多元文化交汇共荣。寺庙林立,祈福攘灾、酬神还愿、醮事出煞等民间信仰与民俗活动极为繁盛。泉州傀儡戏充分发挥其巫文化潜质和“沟通人神”的独特功能,与道教等宗教的科仪活动紧密结合,成为民众生、老、病、死等生命礼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明代泉州傀儡戏与宋元南戏诸剧种长期交流融合,演出剧目、音乐唱腔、表演技艺、偶像造型工艺等已成熟完备,成为宋元南戏“泉腔戏曲”的组成部分,对此史书均有记载。明清时期,泉州傀儡戏班社林立,演出兴盛,蔚为大观。且已形成科班传习制度,甚至出现了专门制作木偶头像、服饰盔帽、砌末道具的“西来意”、“周冕号”等专业作坊。清中叶开始,泉州傀儡戏便随着移民的脚步,向广东、浙江、台湾及东南亚闽南人和华侨聚居地流播。特别是对台湾地区民俗文化和主要方言(闽南语,亦称“河洛语”、“福佬语”)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泉州傀儡戏历经千年而不间断的传承,积累了丰富的传统剧目,拥有独特的剧种音乐“傀儡调”和多达300余支的传统曲牌唱腔,包括“压脚鼓”、“钲锣”等古稀乐器及一整套相应的演奏技法;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理线功法——线规,以及丰富精湛的表演技法与成熟完备的演出规制;同时,兼备了特具“唐风宋韵”的偶头造型及精美绝伦的雕刻、粉彩、偶像结构、服饰盔帽等制作工艺。泉州傀儡戏当代主要传承者泉州市木偶剧团自1952年建团以来,创作演出了许多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剧节目,以其独特的技艺和精彩演出,数十次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殊荣,泉州傀儡戏已成为当代中国提线木偶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2002年,经中国艺术研究院推荐,泉州傀儡戏同南音、梨园戏、昆曲、古琴、藏戏等共10个项目被联合国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2005年,泉州市木偶剧团被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批准为“联合国南南合作网木偶艺术项目示范基地”。

泉州傀儡戏大量传统剧目中,保存四十二部“落笼簿”和《目连全簿》的剧目、音乐唱腔、演出形态的活资料,保存着大量古代泉州地区民间婚丧喜庆的礼仪及民间信仰习俗的讯息和相当丰富的古代闽南地区方言俚语、文学语言及其“纯正”的古读音。对了解、探究闽南地区民间信仰、民间习俗的历史衍变和闽南方言(古“河洛浯”)的流变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泉州提线木偶戏以其悠久的传承史和在演出剧目、音乐唱腔、线功线规、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丰厚艺术积累,成为中国悬丝傀儡艺术的珍稀范本,并成为当今中国提线木偶艺术无可争议的代表,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泉州提线木偶戏历经千年传承从未间断,是民众生、老、病、死等生命礼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泉州乃至闽南地区影响深远。同时在台湾、广东、浙江等毗邻省份及东南亚一带闽南人与华侨的聚居地流播,对于沟通两岸民众感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12月泉州市木偶剧团、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和漳州市木偶剧团捆绑申报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1] [2] [3] [...] [5]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