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勤明的传人们在研究瓷雕技艺。(黄鹏辉 摄)
瓷艺爱好者被精美的瓷器吸引住了。(黄鹏辉 摄)
【代表性传承人】
苏清河 男,汉族,1941年6月至2012年2月,福建德化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出生于陶瓷世家,1956年进入德化瓷厂雕塑组,师从苏勤明、许光益学习陶瓷工艺。从事陶瓷工艺美术工作五十余载,精通陶瓷雕塑技艺、陶瓷原料配制及烧成一系列全面技术,对德化瓷雕艺术精益求精,代表作品有:坐莲观音、华严三圣、坐岩戏珠弥勒等。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多件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馆收藏。不断创新发展德化瓷烧制技艺,完成福建省科委科研项目“莹玉红新瓷种”研发工作。坚持培养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传艺于苏友谊、苏杜村、陈进宝、苏友德,并率先创办陶瓷工艺试制组,培养多名技术骨干,部分传人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后起之秀。
邱双炯 男,汉族,1932年出生,泉州德化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46年7月师从德化瓷塑名师苏勤明学习陶瓷雕塑,包括:泥料配制、雕塑造型、产品成型、坯体施釉等,学会了捏、塑、雕、刻、镂等一整套不同的雕塑技法,练就了一手绝活。由于师恩厚重,即使在德化县委、县政府任职期间,他也从未放弃对传统陶瓷雕塑的研究和实践。在继承民间传统陶瓷技艺的基础上,坚持提高和创新,研创了“陶瓷薄胎彩塑”工艺,颇受国内外广大爱好者的好评,其作品“贵妃出浴”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评为珍品并收藏。他提出并实践、推广电热窑代替传统的“龙窑”烧制陶瓷,获得成功,使德化的森林植被及环境得到了保护。1993年始从事传统陶瓷雕塑技艺的传承与研发,以师带徒,言传身教,培养了200多名陶瓷艺人,活跃于广东、福建等陶瓷产区。
柯宏荣 男,汉族,1962年8月出生,泉州德化县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79年学艺,师承陶瓷老艺人陈其太、当代著名雕塑家王则坚,打下了陶瓷雕塑必须的捏、塑、雕、刻、镂、推、接、修、烧等传统制作技艺基础,并巧妙地运用德化白瓷的特点成功开发出了纤维烧成法、柏纹瓷制作法及纹片瓷烧成法等工艺,其作品体现了娴熟的烧制技艺和精湛的手工艺,具有鲜明的地方传统特色。先后创作了上千件作品,其中有50多件在国家、省部级专业评比中获奖,部分作品被国家、省博物馆收藏,并在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地区举办个人陶瓷作品展,深得各国友人的青睐。先后收徒几十名,长期受聘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为客座教授,致力于陶瓷烧制技艺人才的培养,对德化窑千年技艺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苏玉峰 男,汉族,1946年10月出生,泉州德化县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出身于陶瓷雕塑世家,1964年随父苏勤明学习陶瓷雕塑技艺,1978年10月调往德化县工艺美术陶瓷厂工作,期间任设计室主任,系统地掌握了德化传统瓷塑技法及工艺流程操作。在继承传统瓷塑的同时,潜心钻研探讨,注重传统瓷塑和时代艺术相结合,制作了“云片特艺瓷塑”、“薄胎瓷塑观音”、“薄胎瓷塑花篮”等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艺四十多年,创作近1000多种瓷塑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作品评比中获奖,受到社会好评,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在秉承家风的同时,尽力传播德化传统瓷塑技艺,培养了苏献忠等优秀陶瓷艺人。
许瑞峰 男,汉族,1969年出生,泉州德化县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出身于陶瓷世家,从小就随父许兴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艺,并初步掌握了瓷雕艺术的传统技法,1988年从泉州陶瓷技校毕业后,分配于德化瓷厂再次随父学艺,深得瓷塑艺术的精髓,并且在设计创作生涯中力求不断创新,得到了社会的认同。研制了高温红釉瓷与窑变多彩结晶釉,使德化陶瓷釉艺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其作品注重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独具个性,先后十几次在国家、省、部级评比中获奖,并被各级博物馆收藏。担任德化泰峰艺术瓷研究所艺术总监,致力于陶瓷制作技艺的研发与传承。
杨剑民 男,汉族,1945年至2012年12月,泉州德化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65年7月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并分配在德化瓷厂工作,院校传承师从工艺美术教授于跃中,德化瓷传统技艺传承师从许文安。在名师的指导下,熟练地掌握日用瓷、艺术陈设瓷、瓷塑的制作技艺,特别是德化瓷的捏塑、浮雕的传统技艺对其影响深远。他吸收民间陶瓷艺人的艺术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较全面掌握德化瓷的传统技艺,采用特殊的烧制工艺,其作品以线造型的特质发挥、体现较充分,工艺美与材质美结合较完善。四十余年的陶瓷艺术创作实践中,烧制有鲜明德化特色的一批作品,十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获奖。传艺于儿子杨东旸,并致力于薪传事业,到德化县职业中专、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培养学生1000余人。
陈明良 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德化县高阳村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生长在陶瓷世家,从小接受父亲陈天棋制瓷工艺的指导,1980年11月拜师瓷雕老艺人陈其泰学艺五年,深得前辈优秀传统雕塑技法的真传。曾在师傅指导下独立创作了多种瓷雕造型,并在实践经营中,立足传承与创新,有数百件多姿多彩的瓷雕精品出炉,许多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各项专业赛事中获大奖。曾在中央工艺美院雕塑设计系深造,其作品器型规整,造型优美,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特征结合,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并编著了《德化窑古瓷珍品鉴赏》一书。1987年办厂以来收徒传艺,培养优秀学员100多名,受聘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指导教师,义务培养学生,并每年对外招徒,义务培养签约协议学员。
柯国镇 男,汉族,1967年7月出生,泉州德化县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87年师从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柯宏荣、陈桂玉夫妇,学习传统陶瓷雕塑创作,吸取其艺术制作精髓,从事传统陶瓷雕塑创作研究,掌握了传统瓷塑作品的雕、刻、镂、接、修等技艺及材料的性能和烧成技术,巧妙地运用德化白瓷的特点成功开发出了纤维烧成法、柏纹瓷制作法及纹片瓷烧成法等。大胆突破常规,利用抽象化的表现手法及通过釉水配方的调制、烧成温度曲线的控制,创作了古朴的抽象化陶瓷,其作品造型粗犷中见精细,构思出奇制胜,用简单的艺术手法追求一种自然美和抽象美,多次在国家、省部级专业赛事中荣获金奖,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积极收徒传艺,先后带徒17名,并在德化陶瓷技术学院举办讲座。
林禄扬 男,汉族,1967年1月出生,德化县盖德林地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跟随陈德卿、陈阻彬、杨建民老师学习陶瓷雕塑设计,1984年跟随陈德卿师傅学习陶瓷烧制技术,深谙其技艺特点。1991年创办了陶瓷工艺厂,并从事传统雕塑设计及其烧制,技艺熟练精干,曾研发和生产加工德化瓷土,运用中国画的技法特点到陶瓷釉面当中,克服德化窑需经过1330°C高温烧制容易产生釉面颜料变化的缺陷,研发德化白釉瓷土大件成型花瓶,其作品多次在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荣获金奖,并曾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现场展示德化瓷制作技艺。被聘任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到该院传授德化瓷烧制的有关知识,多年来传授技艺,以师带徒60多名,所带学徒技艺精湛,成为德化瓷塑优秀人才。
郑雄彭 男,汉族,1976年2月出生,泉州德化县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2年在德化陶瓷技术学校学习陶瓷雕塑,1995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学艺,掌握了全面的陶瓷烧制技艺,1998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雕塑专业进修,2006年参加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学习,熟练掌握捏、塑、雕、刻、镂、推、接、修、烧等技艺,成功研发凝脂瓷、一品红、御晶瓷等一系列高档陶瓷新品种。其作品技艺精湛、多元融合、注重传承、致力创新,十几年来,创作了各种题材作品1000多种,多次在国家、省部级专业评比中获奖,数十件作品被各大博物馆、珍品馆收藏。多年来共带徒传艺120多人次,传授德化瓷烧制技艺,被聘为德化陶瓷技术职业学校客座教授,为该校师生进行陶瓷技艺讲座5场。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