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传承人】
庄能宗 男,汉族,1926年3月出生,泉州市泉港区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山腰北管乐团团长、泉港区北管协会名誉主席。1936年起学北管演唱配打击乐,其北管唱腔有独特的风格。演唱的北管曲融有京剧韵味,富有激情,且刚中求柔,堪称为北管界唱腔的杰出代表。1981年7月参加福建省第二届“武夷之春”音乐会演出,他主唱的北管曲荣获当届音乐会的优秀节目奖(最高奖),引起了省内外音乐艺术家的关注。近30年来, 带队、主唱北管乐曲,参加二十多场国际性、国家级、省、市文化交流比赛活动,并获不同奖项,赢得广泛的赞誉。潜心组织、传教北管活动,举办北管培训班多期,培训学员200多人。抢救、发掘、整编泉州北管,汇编北管乐曲200多首,部分乐曲被收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福建卷)》。
庄明加 男,汉族,1926年12月出生,泉港区山腰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1938年向本村北管艺人庄荔枝、庄吓石学习北管乐器演奏,以京胡、三弦演奏为主,以北管的“头手弦”(京胡)最为出色。他的演奏方法主要运用民间常见的“支声复调”,拉弦乐器多用短弓、一弓一音和在主干音基础上的变奏润饰,明朗幽雅,柔婉秀丽,并有遒劲、朴实之个性,很有特色。曾20多次配合北管乐队、乐团赴国际性、国家、省、市级交流比赛,并多次获奖,曾协助对泉州北管进行抢救、发掘、整编,汇编北管乐曲200多首,部分乐曲被收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福建卷)》。1945年开始在本村传教北管,1980年后积极在区、镇(街道)文化部门的北管培训基地传授新学员,先后辅导和传教北管学员120多名。
连瑜碧 男,汉族,1932年11月出生,泉港区前黄镇凤山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1949年师承连成花、连凤柳学习北管主要乐器演奏,以演奏北管主弦京胡为主, 也兼职演唱,勤学苦练,其演奏拉弦乐器多用短弓、一弓一音和在骨干音的基础上略有变奏,加以“变徵、变宫”进行润饰,使音乐更加热情豪放,独有北管特色,成为北管主弦演奏名人。曾20多次配合北管乐队、乐团赴国际性、国家、省、市级交流比赛并获奖。主动协助组织北管艺人,率先对北管进行抢救、发掘、整编,汇编北管乐曲50多首,部分乐曲被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省市卷,先后接待了美国、英国和国内音乐学院等艺术专家对北管的考察交流,赢得广泛的赞誉。传教4批学员50多人,举办北管培训,教授学员40多名。
刘华棋 男,汉族,1937年12月出生,泉港区诚平村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1958年师承刘锡碧、刘华纪、刘华恒学习北管乐器演奏,以演奏北管的吹、弹等特色乐器为主,他的演奏主要运用民间常见的“支声复调”,弹拨乐器多用弹挑交替和在主干音基础上的变奏润饰,悠扬动听,曾20多次配合北管乐队、乐团赴国际性、国家、省、市级交流比赛并获奖,协助组织北管艺人对北管进行抢救、发掘、整编,汇编北管乐曲100多首,部分乐曲被收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泉州市分卷、《泉州北管传统曲牌选》VCD,曾先后接待了日本,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内音乐专家和新闻媒体的专题考察和采访。1965年自筹资金在家里组织传教北管,协助区、镇做好北管的传承工作,先后传授北管学员150多人。
刘宗良 男,汉族,1945年5月出生,泉港区诚锋村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师承刘锡碧学习北管乐器,以京胡演奏为擅长,采用弱拍强奏等手法,独具北管演奏特色。曾20多次配合北管乐队、乐团赴国际性、国家、省、市级交流比赛并获奖。协助组织北管艺人,对北管进行抢救、发掘、整编,汇编北管乐曲100多首,部分乐曲被收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泉州市分卷、《泉州北管传统曲牌选》VCD,先后接待了日本,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内音乐专家和新闻媒体对北管的专题考察和采访,赢得广泛的赞誉。自筹资金在家里组织传教北管,学员100多人,协助区镇做好北管的传承工作,举办北管培训活动,学员50多人,并协助本村文艺宣传队活动,成员20多人。
林珠法 男,汉族,1952年9月出生,泉港区峰尾镇联岩村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1964年师从北管艺人林振顺学习北管,以演奏双清、三弦和小唢呐为擅长,其演奏弹拨乐器多用弹挑交替而略有变奏,小唢呐演奏常用力度轻重相间等莆仙音乐演奏方法,独有北管特色。曾20多次配合北管乐队、乐团赴国际性、国家、省、市级交流比赛并获奖。他还擅长北管乐器制作,主动协助组织北管艺人,对北管进行抢救、发掘、整编,汇编北管乐曲50多首,部分乐曲被收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泉州市分卷、《泉州北管传统曲牌选》VCD,先后接待了日本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内音乐专家和新闻媒体对北管的专题考察和采访,赢得广泛赞誉。自筹资金在家里组织传教北管,并协助组织举办北管培训活动,学员50多人。
郭厚金 男,汉族,1930年9月出生,泉港区郭厝村南头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1942年师承同村北管艺人郭顺花、郭必良学艺。主要学习北管演唱和笛子、二胡等演奏,偶尔也学习一些莆仙曲。经10年勤学苦练,其北管独特的唱腔配打击乐,成为乡里的北管高徒。他有较高的音乐素质,其演唱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特色,并融合莆仙音乐的某些唱法,使北管演唱更具泉港地方特色,纯朴自然,曾多次参加省、市文艺交流演出,深受好评。主动协助组织北管艺人,对北管进行抢救、发掘、整编,传唱献谱100多首,收入《北管选编》2集,部分乐曲被收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福建卷)》,参与日本等艺术专家对北管的考察交流活动。曾在山腰官路和郭厝开馆授艺10多馆,学员200多人,组织举办北管传承活动,学员30多人。
刘宗民 男,汉族,1939年8月至2010年10月,泉州泉港区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师承刘华恒学习北管,以演唱为主,有一副好嗓子及较高的音乐素质,其演唱除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特色外,受方言声调和口语习惯影响,融合莆仙音乐的某些唱法,唱腔有独特的风格,纯朴自然,深受同行和观众的赞誉。积极参加峰尾诚平宣传队活动,曾20多次主动配合北管乐队、乐团赴国际性、国家、省、市级交流比赛并获奖,率先从1988年开始对北管进行抢救、发掘、整编,协助区、镇做好北管的传承工作,曾献唱6首北管曲收入《泉州北管传统曲牌选》VCD。 1963年开始在家里组织传教北管,学员20多人,每逢周日在圭峰文化研究会组织举办北管培训活动,学员50多人。
庄志丁 男,汉族,1925年11月出生,泉州泉港区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1943年向庄友朝学习北管乐器演奏,以京胡兼嗳子为主,兼学双清、二胡、尺胡,其演奏主要运用 “支声复调”,有遒劲、朴实之个性,具有北管特色,经5年勤学苦练,成为演奏北管主弦的名人。1979年参与协助组织埭港北管乐队,曾多次参加山腰北管乐团赴市、区参加各种民间音乐演奏和比赛获奖,并接待日本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音乐考察团来访寻根交流。在北管音乐濒临灭绝的关键时期,从1981年开始参与对北管进行抢救、发掘、整编,部分乐曲被收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福建卷)》,1985年后受聘到锦山、前埕北管乐队传教北管乐器,传授学员30多名。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