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联唱(陈勇勇/传)
泉港庆新春北管音乐会(陈勇勇/传)
北管班学院参加2011年泉港新年北管音乐会
北管班参加第二期北管唱腔培训
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即声乐曲,谱即器乐曲。曲大多数来源于明清以来的江淮小调,谱大多数来源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京剧曲牌。歌词以叙事抒情、写景抒情居多,北管演唱采用官话(湖广话),在曲的前奏和乐句、乐段结束处常有演唱者边唱边执打击乐器为之伴奏;演唱常提高八度并借鉴莆仙音乐、南音的一些演唱方法,高亢有力、悠扬柔婉秀丽。演奏谱时一般不用锣鼓,只用板或木鱼鼓打强拍,常运用民间的“支声复调”,拉弦乐器多用短弓、一弓一音和在主要骨干音的基础上略作变奏,加以“变徵、变宫”进行润饰。在曲式结构上,以多首曲牌联缀的形式为常见,也有以板式变化手法构成的曲式结构。乐队沿用江南丝竹乐器,参用闽南、莆仙音乐的乐器,主奏乐器京胡、笛子,特色乐器月琴、三弦、双清、伬胡。
从唱奏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看,泉州北管可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南派,也就是今泉港区山腰街道办事处、前黄镇、涂岭镇、山腰盐场的北管乐队,乐队中常配有小唢呐、琵琶等闽南什音常用的乐器,音乐高亢有力,色彩较为明亮。北派,也就是今泉港区峰尾镇、后龙镇、南埔镇、界山镇北管乐队,这里方言多是“头北话”,乐队中常配有伬胡、双清等莆仙十音常用的乐器,艺人唱奏中融有莆仙音乐风格特点,音乐纯朴、柔和,色彩较为暗淡。
记谱方式采用工尺谱,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为基本音符,但又不完全像工尺谱。北管记谱则受演奏的影响,特别是弦乐器,在记谱上只有“六五”两音低八度用“合士”代表,而其它的“上尺工凡乙”五个音,不管高、低八度都是这几个字。也有发现简谱、工尺谱结合记谱和只有板没有其它记号的记谱方式。
泉州北管自清光绪年间传入泉港,伴随民俗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历代传承;其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并有遒劲、朴实之个性,享有“天子传音”之美誉,对于研究与台湾北管、日本御座乐的渊源,以及福建民间音乐闽南色彩区和莆仙色彩区的过渡等具有重要意义,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近30年来, 泉州北管乐队多次参加国际性、国家、省、市文化交流比赛活动,多次获奖,赢得广泛的赞誉。“泉州北管”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