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海外市场走出困境
外欠几十万的债、内欠4个月的工资没发,10多个演员申请要调离。这就是20年前老王接手泉州团时的情景。他表态:“给我一年时间,如搞不好我们一起调离。”虽然国内市场较小,但王景贤发现外国人特别喜欢木偶戏。
恰好泉州是个大侨乡,在这20年间王景贤和他的泉州团先后出国(境)演出160多次,走遍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原汁原味的中国提线木偶技艺,不仅让他们在经济上彻底走出了困境,更赢得了一系列荣誉——2002年入评亚太文化中心10大民间艺术、2007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2008年和2009年分别参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文艺表演项目……李胜奕的晋江团这几年也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目前福建省的这三个木偶剧团,每年海内外平均演出超过千场次,演出反过来也推进了人才培养、技艺传承、剧目开拓、丰富艺术表现形式。
培养传承人是当务之急
福建木偶戏成功延续、传承、发展至今,算得上是走了一条“墙内开花墙外香”之路。除了这条路,其他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还可以由此借鉴哪些经验呢?
“每种艺术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么发展肯定不尽相同,最关键的就是,既不能盲目市场化丢了自己的魂,也不能躺在政府的补贴扶持上一动不动。”陈吉告诉记者,此次“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遗成功,并不意味福建木偶戏传承发展从此就一劳永逸。它其实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要继续加强从业者传承人队伍培养,福建省目前已制定了每年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补贴计划;二是要加大对潜在传承人(即青少年特别是儿童)的培养,所以自2008年起,福建省已按计划实施木偶戏进社区、进中小学和高校、在各地建立传习所等工程;三是要扩大欣赏者传承人(即观众)队伍。
在第三个方面,晋江市已经走在前列。去年晋江市投资亿元新修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泉州近期也新批给木偶剧团一块地建个木偶剧场。
“我们终于可以有自己的剧场了!”老王和老李对此兴奋不已。两人早就想好计划:以后可以定期安排演出、定点举办培训班、展览经典木偶道具,还可以请国外同行交流沟通。
“越是传统艺术,越是要不断‘动’起来。一味地放在博物馆、锁进保险箱,最后只能失去生命力。”王景贤感慨。(赵鹏)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