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开幕,海内外专家探讨南音传承和发展
创新:让中国音乐“活化石”更具魅力
□泉州网-东南早报记者 张素萍 刘波 王柏峰 文/图
在泉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泉州师院南音专业的师生们表演南音名曲(谱)。
昨日,为期两天的泉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师院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泉州,集思广益,探讨泉州南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次研讨会作为“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之一,由“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泉州师范学院主办,泉州师院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师大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
在现场,泉州师院南音专业的师生们表演《直入花园》、《梅花操》等南音名曲(谱)。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福师大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耀华,韩国汉阳大学名誉教授权五圣,日本冲绳县御座乐复原研究会会长比嘉悦子,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教授吕锤宽,泉州师院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珊等,分别作了题为《南音研究现状及其展望》、《琉球王府中的中国系宫廷乐“御座乐”》、《南管曲之文学性初论》、《协同创新传承发展泉州南音》等主题报告。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泉州南音,按照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目前泉州通过设立专项保护资金、建立南音传习所等一系列措施,加强泉州南音保护的智力支撑和社会支撑;利用泉州南音国际大会唱、学术研讨会,汇聚高校、人文科学研究机构、民间研究团体,以及海外专家学者的力量,进一步加强泉州南音研究;同时建立保护机制,逐步保护和改善南音生存环境。
像推广京剧一样推广南音
■权五圣(韩国汉阳大学名誉教授)
这是权五圣第10次踏上泉州这片大地,早在1990年,他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一起到泉州“海丝点”考察,这也是他首次接触泉州南音。
“韩国传统文人音乐叫‘歌曲’,也称万年长欢之曲,韩国歌曲和泉州南音在表演形态和演奏方式上很相似。”权五圣说,韩国“歌曲”的历史可追溯至高丽末期,以时调诗为歌词,用伽倻琴、玄琴、奚琴等演奏,其中泉州南音的二胡与韩国“歌曲”的奚琴在演奏方式上相同。
权五圣认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对泉州意义非凡,“可以进一步推介泉州”。
泉州南音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权五圣认为,就像把京剧作为国剧推广,希望政府把泉州南音作为中国“国乐”对外推广,提升南音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琉球宫廷乐与南音渊源很深
■比嘉悦子(日本冲绳县御座乐复原研究会会长)
日本琉球御座乐即宫廷乐,与泉州南音关系密切,有很深的渊源,双方交往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琉球向中国学习很多音乐,并在宫廷演奏。
当时日本在泉州、福州都设有“琉球馆”,琉球人每次来中国学习,都会驻扎很长一段时间,明朝礼乐经由福建传入日本。1879年的御座乐有很多乐器和演奏等与泉州南音十分相近,至今保留着“闽南十音”的影踪。
比嘉悦子认为,与其他地方的曲艺相比,泉州南音显得更古老,传统氛围更浓,不愧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南音是中国非常传统古老的乐种,南音作为‘海丝’起点泉州的文化瑰宝,让我更感兴趣。”
南音有“调养身心”之效
■丁宏海(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社长)
新加坡湘灵音乐社是东南亚一带著名的南音社团,创立至今已经有数十年历史,在东南亚一带颇有影响力。
“这些年来,湘灵音乐社与泉州和厦门两地的南音乐团联系很多,泉州南音乐团也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频繁的交流让音乐社的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丁宏海说,湘灵音乐社日益得到新加坡各界的重视,如今亦得到新加坡官方的拨款。
丁宏海说,相对而言,南音是静态的,只要认真地听都能让心平静下来,而且研究表明南音有调养身心之效,可以让人保持年轻态。泉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希望今后通过更多的学术性探讨和活动,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
用更宏观的视角看南音
■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上世纪80年代,项阳在厦门大学时曾学了一学期南音课程。在他眼中,南音古朴而典雅,且拥有博大精深的内涵,是传统文化的物化。
南音的保护和传承拥有较为广泛的民间基础,政府部门和民间在传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另一方面,学术研讨会屡次召开,也说明南音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空间。“希望置身于更宏观的视角,再来看南音。”项阳说,在更宏观的视角下,可能会有新理念、新视野下的认知,希望文学界、戏曲界、宗教界等共同研究,让老百姓有了文化认同感,相信南音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创新,让南音适应时代需要
■王耀华(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南音的发祥地在泉州,除了在闽南地区广泛流传,还远播东南亚等地。
“南音要继续传承与发展,就得对它进行常态化、多方位的研究,并且把南音放在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中深入研究。”王耀华说,把南音的理论研究与传承发展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海内外的交流与协作,共同推动南音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用新思维赋予南音新内容
■王心心(著名南管音乐家、台湾心心南管乐坊创办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泉州人,王心心4岁开始学习南音。1992年,王心心移居台湾,并创办心心南管乐坊。数十年来,她一直以世界级殿堂艺术的定位,努力丰富和推广南音艺术,尝试南音与当代艺术跨领域的合作。
“南音是老祖宗留下的非常好、有养分的艺术形态,最为可贵的是其内在的精神,而不是外在形式。”王心心说,作为现代人,应该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新的思维,赋予南音新的内容,推动南音更好地向前发展。同时,南音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认祖归宗的文化样式,是连接海峡两岸同胞的一条重要的文化纽带,海峡两岸应共同倾力打造南音这一世界文化品牌,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