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漳州台商投资区仍保存的10多座古村落中,大厝古朴典雅,古香古色,闽南建筑文化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期报道,让我们观赏角美的“番仔楼”。这些富丽堂皇、精雕细刻的番仔楼,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点,与厦门“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建筑风格有相同之处又有所不同,堪称中外艺术合璧的杰作。这些番仔楼,是角美先人漂洋过海、敢拼会赢、创立伟业的历史见证,也反映他们具有怀念故土、爱乡爱国的良好品德。
【名词解释】
番仔楼
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闽南一带对于洋楼的称呼,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民居建筑。
番仔楼多为民国时期,由闽南的南洋归国华侨所建,因为建筑样式中西合璧,与闽南传统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故被称为番仔楼(“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贬称)。
番仔楼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的优点,因设计师建筑想法各异,工艺价值高,各种石雕、砖雕、彩画、拼砖、灰塑等让人惊叹,是闽南侨乡的一颗颗建筑瑰宝。番仔楼不仅建造精美,并且富含华侨南洋打拼的辛酸血泪,每一栋番仔楼背后都有一段与下南洋、抗战等相关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
(据百度百科)
角美有哪些
代表性“番仔楼”
1.天一总局
●地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南:马青路—角海路—角江路—角江南路—流传村
2.曾氏“番仔楼”
●地位: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南:马青路—角海路—角江路—角江南路—流传村—东美村
3.鸿渐村“高阳楼”
●地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南:马青路—角海路—鸿渐村高阳街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黄树金
通讯员 石华鹏 于燕青 江惠春
(除署名外)
天一总局北楼。(洪曼英 摄)
流传村
天一总局
小村里创办的国内首家民办邮局
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比1896年成立的大清中华邮政局还早16年
天一总局苑南楼。 (董捷 摄)
简介
辐射八国
有33家分局
在九龙江畔的角美流传村,村子的小巷深处,有处中国首家民间侨批局,亦称大清第一民办邮局,比1896年成立的大清中华邮政局还早16年。天一总局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起还拥有“世遗”(世界记忆名录)身份。
“批”是闽南语“信”的意思,侨批不是简单的华侨信件,是附带信件的汇款凭证。天一信局经营业务是为东南亚华侨、侨眷提供银款、信函的收汇、承转、给付。它的总部却在不起眼的小村子,分局辐射范围远达八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共设33家分局;它起于末世,终于乱世,跨越清代与民国,历时四十八年。鼎盛时期,每年侨汇额达1000万—1500万银元,侨汇业务占当时闽南地区侨汇总量的三分之二。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它创办之早,影响之深,在全国邮政史、金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堪称“天下第一”。
建筑
特色
西式风格与闽南民居相结合
“天一总局”是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由北楼、陶园、苑南楼三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西洋拱券式外廊与闽南民居相结合,气派而精巧,闻名海内外。一份由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天一总局保护规划方案已经出炉,有关部门即将组织实施。
北楼最为壮观。北楼是“天一总局”的办公业务大楼,前后为拱券式外廊,廊柱高大气派,正立面装饰了西式山花,门墙上的装饰中西交错,有构思巧妙的信鸽和骑车邮差的高浮雕,也有西洋建筑里的安琪儿浮雕。建筑内部,中间一个大院落,回廊环绕。北楼向西并列是三进式大厝,两旁紧拴双边雨屋、屋后紧连苑南楼。苑南楼、陶园是居住楼和后花园,为拱券式外廊建筑,二层,后院为三进式闽南红砖大厝。
北楼与苑南楼之间有钢筋混凝土天桥连接。屋后的陶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漂亮的花园。花园里建有亭台、楼榭、假山、猴洞、鱼池、花圃、石砌小道等等,绿草如茵,木林成荫,曲径通幽,群芳竞艳,一派优雅恬静的迷人风光。石雕、木雕、砖雕造型丰富,手法细腻。如此规模宏大、中西合璧的建筑,耸立在这个古老的乡村,在当时实在是一大奇观。
天一总局建筑上的精美雕刻。
传奇
故事
子承父业成就“天下第一局”
28岁“客头”创办首家民间侨批局
天一总局鼻祖郭有品生于1853年,年幼丧父后由母亲丁氏抚养成人,自小养成敢拼会赢的秉性。1869年,17岁的郭有品在堂兄郭有德的资助下,随“客头”从流传村登船,漂洋过海到吕宋打拼。郭有品勤劳朴实,尊老敬贤,且乐于助人,深得同乡侨民的信赖。1874年,郭有品被一些富庶侨商推举为“水客”,专门替吕宋侨商及其华工携带银信回国,赚取一些佣金。当时国内还没有邮局和银行,这些积蓄只能通过“水客”捎带回家,这样向国内家眷捎带银信的侨批也就应运而生。郭有品帮侨民带信带钱,在东南亚与闽南之间来回奔波,银信承接派送之事精细及时,赢得了大家的信赖,从一般的“水客”慢慢成为了“客头”。
随着海外华侨大量增加,华侨寄信汇款逐年增多,一般“水客”已不能适应华侨信汇日益增多的需要。郭有品深知发展这一行业可大展宏图。1880年,28岁的郭有品在家乡流传村创办了首家民间侨批局——天一批郊,有规模地经营吕宋与闽南之间的华侨银信汇寄业务。
业务覆盖东南沿海和东南亚
天一批郊开办后,每批银信均由郭有品本人亲自押运。在一次押运侨汇途中,船遇台风突袭沉没大海,全部银信顷刻付之东流,所幸郭有品获救。返乡后,他变卖田亩家产兑成大银并借债逐一赔付,共赔了800块银元,相当于现在100多万元人民币。此后,郭有品名声大震,获得了广大华侨的信任,天一的业务量从此与日俱增。天一信局坚持“信誉为首,便民为上”的经营之道。对于远途来客招待以食宿。汇款时如款项一时不便的先由信局垫上。对居无定所的侨民,则店前收寄,回信到达,挂牌招领。
1896年,清朝邮政局正式对外营业,天一批郊受核准登记注册,为“郭有品天一信局”,总局设在流传村,外设厦门、安海、马尼拉、宿务、怡朗、三宝彦等分局,后又增设香港、安南(今越南)分局。几年间,基本上涵盖了我国东南沿海和整个东南亚国家,每年侨汇额达千万元大银。
代表当时国内民办邮政最高峰
1901年,天一信局创始人郭有品英年早逝,年仅48岁。年轻的郭行钟传袭了父亲的经营策略,天一信局业务锐增,赢利甚丰。1902年,郭行钟大胆改革,将天一信局改名为“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分设信汇部和批馆,实行专业化经营与管理,并逐年增设分局于外埠,市场继续拓宽。
至1911年的十余年间,天一信局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东南亚和中国东南沿海的分局达33家,雇用职员556人,其中国内163人,国外393人。田野局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民办银信局”,如巨网一般网尽东南亚和东南沿海的银信汇兑。
1911年,郭行钟斥巨资在流传村兴建“天一总局”,历时十年,于1921年告竣,轰动一时。北楼、陶园、苑南楼三座体量巨大、建筑考究的“番仔楼”连成一片,构成了天一信局当年的商业运转中心和生活居住中心。
有学者考究后称,天一总局业务办公大楼——北楼的落成,代表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民办邮政的最高峰。
经营48年终因侨汇萎缩停业
1921年后,东南亚一带经济不景气,侨商收入普遍受损,因歇业而回国的华侨渐多,侨汇逐渐萎缩,天一信局的利润从此开始滑坡。1923年,新加坡邮政局废除民信包封并提高民信邮资;1925年,民国邮政总局又将民信邮资再增加一倍;1927年又传闻中国银行准备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天一总局常遭军政勒借,香港、吕宋分局严重亏损。
1928年1月18日,天一信局宣布停业,并将分局房产转卖以弥补亏空。天一银信局的停业,曾引起闽南金融界的短时间波动。一个偶然中必然的开端,一个无法预料的结局,存在48年历史的天一信局拉上了它演出的帷幕,除了留下这寂寞的建筑外,还留给人们无尽的记忆和感慨。
东美村
曾氏“番仔楼”
融合中国与西洋文明的“大手笔”
由新加坡华侨巨富曾振源父子两代历时14年建成,是华侨吸收西洋文明的有力物证
曾氏“番仔楼”的瓷砖。(张奇辉摄)
曾氏“番仔楼”。(高金镖 摄)
简介
历时14年建成
见证“海丝”兴盛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东美村曾氏“番仔楼”,位于墩上社。这个中西合璧的楼群,为三横三纵群落,显“凹”字形布局。厅房号称99间,实有120多间,用地面积9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主体工程耗费白银17万两。这一名噪百年的华侨豪宅,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气势宏大,工艺精湛,庄重典雅。
番仔楼始建于1903年,由新加坡华侨巨富曾振源及儿子曾福全、曾福祯两代人共历时14年建成,蕴含着曾氏过人的智慧和生活态度,是华侨吸收西洋文明的有力物证,见证了“海丝”的兴盛。曾氏的大手笔,至今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传奇
故事
航运巨头回乡赈灾获朝廷赠匾
番仔楼,是东美村的传奇,它不仅仅是身份与富贵的象征,还是曾氏家族积极进取的精神。不管岁月如何流转,番仔楼在世人的眼里,一直散发着属于自己那份瞩目的光彩。如此豪气的洋楼,背后的传奇故事却鲜为人知。
番仔楼的创始人曾振源,曾经是一个靠卖田螺度日的少年,于十九世纪初只身前往南洋谋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曾振源刚开始在新加坡做的是货栈学徒,老板是当地的番婆子,开店贩卖各色货物。后来,曾振源用挣到的钱开了间货店,取名“丰源货栈”,开始走上自己的经商之路。数年时间后,丰源商号在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缅甸以及我国的厦门、广州均有分号。事业发展到鼎盛时期,曾振源父子又组建了“丰源航务局”,共有29艘轮船,较大型的轮船有13艘,成为新加坡首屈一指的航运巨头,曾氏也由此成为闽南的巨商望族。后来,曾振源、曾福全父子决定斥巨资在家乡再建一座中西合璧的庄园。
番仔楼竣工后,时值黄河泛滥,善良富有的曾氏毫不吝惜,又捐赠大量银元赈灾,朝廷赠匾书曰“曾浦堂”,至今悬挂于宗祠。曾福祯在红军进漳时让红四军在“番仔楼”进驻过一段时间,到红军撤出漳州,曾福祯即被国民党军队抓走,在漳州“马道底”当众枪毙。可怜曾经显赫一时的曾氏家族就此一蹶不振,家道式微,令人唏叹不已。豪华庄园“番仔楼”,后来也几经遭摧残蹂躏,致使这幢建筑精品在风雨飘摇中损毁甚多,令人扼腕叹息。
建筑
特色
做工精雕细琢
豪华无与伦比
番仔楼建筑楼群的豪华可谓无与伦比,据曾氏后裔说,当时工程进入最后阶段,为了让工匠们精雕细琢,宗祠的石雕工钱是用雕凿出来的石粉称重去领取等量的白银,主人家出手的阔绰实属罕见。其中一些建筑构件、材料、建筑设施为研究闽南番仔楼建筑提供难得的实物。
1.半月形 “拱桥”。漫步楼房里,楼上与楼下都建有一条狭长的过道,通道的中段,有好几个类似半月形的“拱桥”,在闽南地区极为罕见。这样,人们可直接从桥上走到对面的楼房,而不用重走回头路。
2.英国产花瓷砖。在屋内,可见到细碎的光影洒满各个角落,楼房内外墙装饰用的花瓷砖,据说是由英国制造的,建番仔楼时由南洋专船运回。富有西式情调,不再是拘谨的、循规蹈矩的造型,而是表现出主人诗意的眼光及淡雅的情怀。楼主人仅为了这些装饰上的物品,不计成本,一件件从南洋运回。
3.自来水设施。中楼的二楼主厅设有取暖壁炉,壁炉的烟囱像两只耳朵立于中楼的屋顶,后花园东边建有风力抽水机楼,自来水管道由此通向各座楼。一百多年前,在闽南农村,能拥有自来水设施,而且配有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确实是凤毛麟角,非同小可。
鸿渐村
“高阳楼”
彰显侨村先民“敢拼会赢”精气神
为当地知名华侨许文仲发家后回乡建成,巧妙地将中式大厝与欧式洋楼和谐组合
“高阳楼”里的装饰。
俯瞰“高阳楼”。
简介
位于知名侨村
因楼主祖地得名
距离海沧青礁枢纽互通3公里多,有个千余年历史、闻名海内外的侨村——鸿渐村,又美名叫“吕宋村”。鸿渐先民早就有一股“敢拼会赢”的精气神,一批批先民漂洋过海,闯荡南洋,谋生兴业。其中清朝年间的“许寰哥”和民国初的许文仲较为有名,而许文仲发家致富后于1947年回乡建起“高阳楼”。
“高阳楼”在鸿渐村鸿渐公园对面,村民俗称叫“番仔楼”,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因祖先从河南高阳县迁徙而来,楼主人许文仲因此取名“高阳楼”。这座两进的内有28个房间的楼是20世纪50年代村子里最大的楼,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厦门一家私人文博馆还准备出资修缮高阳楼。
传奇
故事
织布大亨回乡建楼捐资助学
据村里的文史资料,至明成化年间,因海澄月港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鸿渐村人前往菲律宾吕宋岛等地定居,正因为侨民们频繁往返于吕宋岛与鸿渐村之间,因而鸿渐侨民被称为“吕宋客”,“吕宋村”也由此而来。1865年,村民许玉寰(后叫许尚志)前往吕宋打拉省帕尼基市,从办植物园、糖厂到经营糖业、米业、建筑业,为望族“许寰哥”家族一世。至今帕尼基市仍保留着纪念他的纪念碑和半身塑像,碑镌:“同邑鸿渐·皇清显考十九世尚志许公封碑”。1986年,许氏二十二世孙科拉松·阿基诺,当选菲律宾总统,成为第一位女总统。1988年4月14日,她回乡寻根到该村,还在许氏家庙举行了祭祖仪式,并在鸿渐公园前手植南洋松一棵,如今已有一丈多高了;2011年9月3日,菲律宾第五任总统阿基诺三世(科拉松之子)也曾抵鸿渐村谒祖,进行“追溯祖辈足迹”之旅。
在村的中部,村委还建起一个美丽的公园,建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回故乡鸿渐村谒祖那年,取名“鸿渐公园”。门旁是一棵阿基诺夫人手植的南洋松,门里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周围建有几幢供村民打牌娱乐用的楼房。公园的一旁,还有一座经过修葺一新,据厦门大学教授考证,目前全国仅有的一座纪念明朝著名航海家、外交家郑和的古庙。
据许文仲的族亲介绍,许文仲出生于二十世纪民国初年,因家庭贫困,12岁就漂洋过海到菲律宾闯荡。四十年代末,许文仲靠经营织布厂发了大财。1947年,许文仲恋家,回乡建了“高阳楼”,后来还为鸿渐小学和东美小学捐资。
建筑
特色
前厝后楼
典型中西合璧
高阳楼分为前厝后楼,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前厝为中式一层大厝,后楼为欧式两层西洋小楼,典雅与古朴结合得天衣无缝。前面的中式大厝亦如众多闽南古民居,有着弯月形的燕尾屋脊硬山顶建筑,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屋脊下的山墙有悬鱼、鸟踏图案,有模糊残存的飞马、老鹰、花瓶等浮雕图像,虽已模糊,其精湛的工艺仍可见一斑,可见昔日旒冕簪缨的气派。山门砌青白石门框,上覆红瓦,青砖红瓦皆功底瓷实。门楣贴朱红的六角砖,墨书体“高阳”两个大字。门楣外四沿有宝蓝色构线,显得壮观富丽。许文仲取名“高阳楼”亦是溯源追根,不敢忘其本。
欧式的小楼,一楼前廊有欧式廊柱、拱门,有浮雕镂雕的人物鸟兽图。顶楼正中圆轮上有猛狮、飞马的西洋雕塑。可以想象当年这欧式建筑的明了简洁。高阳楼与一般的闽南古民居有不同之处,高阳楼的飞檐翘角处少了闽南特色的琉璃瓦点缀,没有龙凤麒麟等想象中的异禽怪兽,少了些金翅金鳞,少了些金粉木雕、檐头飞花,少了俗艳之美,多了素颜之美。从这点来看,许文仲亦是很有审美品位的人,毕竟在海外闯荡,见多识广。如今,高阳楼已成历史和文化的符号。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