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村
“高阳楼”
彰显侨村先民“敢拼会赢”精气神
为当地知名华侨许文仲发家后回乡建成,巧妙地将中式大厝与欧式洋楼和谐组合
“高阳楼”里的装饰。
俯瞰“高阳楼”。
简介
位于知名侨村
因楼主祖地得名
距离海沧青礁枢纽互通3公里多,有个千余年历史、闻名海内外的侨村——鸿渐村,又美名叫“吕宋村”。鸿渐先民早就有一股“敢拼会赢”的精气神,一批批先民漂洋过海,闯荡南洋,谋生兴业。其中清朝年间的“许寰哥”和民国初的许文仲较为有名,而许文仲发家致富后于1947年回乡建起“高阳楼”。
“高阳楼”在鸿渐村鸿渐公园对面,村民俗称叫“番仔楼”,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因祖先从河南高阳县迁徙而来,楼主人许文仲因此取名“高阳楼”。这座两进的内有28个房间的楼是20世纪50年代村子里最大的楼,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厦门一家私人文博馆还准备出资修缮高阳楼。
传奇
故事
织布大亨回乡建楼捐资助学
据村里的文史资料,至明成化年间,因海澄月港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鸿渐村人前往菲律宾吕宋岛等地定居,正因为侨民们频繁往返于吕宋岛与鸿渐村之间,因而鸿渐侨民被称为“吕宋客”,“吕宋村”也由此而来。1865年,村民许玉寰(后叫许尚志)前往吕宋打拉省帕尼基市,从办植物园、糖厂到经营糖业、米业、建筑业,为望族“许寰哥”家族一世。至今帕尼基市仍保留着纪念他的纪念碑和半身塑像,碑镌:“同邑鸿渐·皇清显考十九世尚志许公封碑”。1986年,许氏二十二世孙科拉松·阿基诺,当选菲律宾总统,成为第一位女总统。1988年4月14日,她回乡寻根到该村,还在许氏家庙举行了祭祖仪式,并在鸿渐公园前手植南洋松一棵,如今已有一丈多高了;2011年9月3日,菲律宾第五任总统阿基诺三世(科拉松之子)也曾抵鸿渐村谒祖,进行“追溯祖辈足迹”之旅。
在村的中部,村委还建起一个美丽的公园,建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回故乡鸿渐村谒祖那年,取名“鸿渐公园”。门旁是一棵阿基诺夫人手植的南洋松,门里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周围建有几幢供村民打牌娱乐用的楼房。公园的一旁,还有一座经过修葺一新,据厦门大学教授考证,目前全国仅有的一座纪念明朝著名航海家、外交家郑和的古庙。
据许文仲的族亲介绍,许文仲出生于二十世纪民国初年,因家庭贫困,12岁就漂洋过海到菲律宾闯荡。四十年代末,许文仲靠经营织布厂发了大财。1947年,许文仲恋家,回乡建了“高阳楼”,后来还为鸿渐小学和东美小学捐资。
建筑
特色
前厝后楼
典型中西合璧
高阳楼分为前厝后楼,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前厝为中式一层大厝,后楼为欧式两层西洋小楼,典雅与古朴结合得天衣无缝。前面的中式大厝亦如众多闽南古民居,有着弯月形的燕尾屋脊硬山顶建筑,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屋脊下的山墙有悬鱼、鸟踏图案,有模糊残存的飞马、老鹰、花瓶等浮雕图像,虽已模糊,其精湛的工艺仍可见一斑,可见昔日旒冕簪缨的气派。山门砌青白石门框,上覆红瓦,青砖红瓦皆功底瓷实。门楣贴朱红的六角砖,墨书体“高阳”两个大字。门楣外四沿有宝蓝色构线,显得壮观富丽。许文仲取名“高阳楼”亦是溯源追根,不敢忘其本。
欧式的小楼,一楼前廊有欧式廊柱、拱门,有浮雕镂雕的人物鸟兽图。顶楼正中圆轮上有猛狮、飞马的西洋雕塑。可以想象当年这欧式建筑的明了简洁。高阳楼与一般的闽南古民居有不同之处,高阳楼的飞檐翘角处少了闽南特色的琉璃瓦点缀,没有龙凤麒麟等想象中的异禽怪兽,少了些金翅金鳞,少了些金粉木雕、檐头飞花,少了俗艳之美,多了素颜之美。从这点来看,许文仲亦是很有审美品位的人,毕竟在海外闯荡,见多识广。如今,高阳楼已成历史和文化的符号。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