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美“番仔楼” 见证侨民闯荡南洋传奇故事
【核心提示】
漳州台商投资区仍保存的10多座古村落中,大厝古朴典雅,古香古色,闽南建筑文化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期报道,让我们观赏角美的“番仔楼”。这些富丽堂皇、精雕细刻的番仔楼,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点,与厦门“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建筑风格有相同之处又有所不同,堪称中外艺术合璧的杰作。这些番仔楼,是角美先人漂洋过海、敢拼会赢、创立伟业的历史见证,也反映他们具有怀念故土、爱乡爱国的良好品德。
【名词解释】
番仔楼
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闽南一带对于洋楼的称呼,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民居建筑。
番仔楼多为民国时期,由闽南的南洋归国华侨所建,因为建筑样式中西合璧,与闽南传统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故被称为番仔楼(“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贬称)。
番仔楼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的优点,因设计师建筑想法各异,工艺价值高,各种石雕、砖雕、彩画、拼砖、灰塑等让人惊叹,是闽南侨乡的一颗颗建筑瑰宝。番仔楼不仅建造精美,并且富含华侨南洋打拼的辛酸血泪,每一栋番仔楼背后都有一段与下南洋、抗战等相关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
(据百度百科)
角美有哪些
代表性“番仔楼”
1.天一总局
●地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南:马青路—角海路—角江路—角江南路—流传村
2.曾氏“番仔楼”
●地位: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南:马青路—角海路—角江路—角江南路—流传村—东美村
3.鸿渐村“高阳楼”
●地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南:马青路—角海路—鸿渐村高阳街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黄树金
通讯员 石华鹏 于燕青 江惠春
(除署名外)
天一总局北楼。(洪曼英 摄)
![]() |
![]() |
责任编辑:王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