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刘镇炎展示自己获得的奖章。
东南网8月27日讯(福建日报)时光荏苒,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关于战争的记忆,对于抗战老兵来说仍然历历在目。
家住新罗区铁山镇外洋村的老兵刘镇炎,今年已95岁高龄,但老人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思维也很清晰。1942年,年仅21岁的刘镇炎,在看戏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强行抓去当了壮丁,编入国民党37军77师部队中。“刚开始总想着回家,后来眼见没了希望,就下定决心好好打日本鬼子。”他坐在凳子上,精神抖擞,话语铿锵。
他清晰地记得,1942年他在湖南参加华阳战役的情形。“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是在途中和老兵学了一些基本作战方法,就拿着步枪上战场了。”刘镇炎说,那是第一次端起枪杀敌,生死攸关时,顾不得害怕,只想着把敌人消灭。
1945年,刘镇炎所在部队在湖南新化县跟日军交战。“那时我们接到任务就是死守新化。”当时长沙失守后,为了拦截日军,部队不断调整作战策略。谈及战场上的烽火往事,老人双眼炯炯有神,说:“只记得当年敌军飞机一直在上空盘旋扫射,不少战友都因此负伤了,但大家依然忍痛作战。”在新化作战时,他的右小腿被日军的流弹打穿。
说起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刘镇炎眼里闪烁着泪花。“砰砰砰!我们当天集体鸣响了自己手中的枪,日军终于投降了!”他激动地说,当天他们走过的地方,军民同乐,老百姓载歌载舞、欢呼庆祝。
说到兴奋处,老人给我们比划着拿枪的姿势,还拿出了珍藏的抗战胜利纪念章等物品。
曾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刘镇炎,如今已入暮年。早年当兵的经历,不仅让刘镇炎打下好身体的基础,还很关心时事。国内国际新闻和各类局势评论,是老人每晚必看的节目。刘镇炎说,现在国家富强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起来了,他现在享受着老复员军人待遇,每月能领到800多元生活补助。
儿女孝顺、四世同堂,老人觉得生活很幸福。“别看我已经95岁了,身子骨硬着呢,偶尔自己还煮煮饭哩。”老人的话语引来大家阵阵笑声。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