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老年大学莆仙戏班学员精彩演出现场。
莆仙戏是我市十大名片之一,列入国家首批“非遗”目录。莆田市老年大学开设的“莆仙戏曲演唱”2012年获得福建省老年教育“精品课程”。为发挥精品课程引领、带动作用,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投入资金,改变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观摩,提高教学质量。如今,莆仙戏专业有演唱、演奏、表演、锣鼓等4门课程5个班级,学员不断增加,目前有160多人。
莆仙戏古朴优雅,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
“不少学员年轻时就是莆仙戏的参与者或见证者。”市老年大学教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学员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学员学有所成后,经常参加社区活动,互相学习交流,既繁荣社区文化,又有利于促进莆仙戏的传承与发展。
为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在教师挑选上,不拘一格、广罗人才,聘请莆仙戏一团、二团名家名角李奇峰、林德清、刘金灿、徐碧琴、林金棋等为莆仙戏专业的主讲教师,并添置多媒体设备,投资近3万元添置莆仙戏表演服装、乐器和道具等,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条件。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演唱莆仙戏曲要有一定的技巧,为让学员更好、更熟练地学习掌握莆仙戏曲演唱、演奏的技巧方法,学校出资编印了莆仙戏演唱演奏和表演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校本教材。有了校本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教授学员乐理,认识简谱、曲谱等,改变“老师念一句,学生跟一句”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学员学会了乐理、简谱,可自行按照教材演唱莆仙戏曲。
李奇峰老师告诉记者,老年大学的学员年纪大,记忆力较差,在教授时,必须要有耐心,重在练习。在演唱戏曲的唱腔发声中,应依靠丹田运气,通过喉咙声带发声,使之感到耳、鼻、口、脑都有共鸣感,并将这些部分有机协调配合、应用,无论是音程的长短、宽窄,音量的大、中、小声,音乐的强弱、高低都能调节控制好用气,使之发出的声音能高能低,能强能弱,得心自如。
在戏曲演唱的唱腔中,字句一定要咬清,不含糊。音乐的强弱要分明,音乐的高八度与底八度不能混淆随意演唱,吸换气的音位要准确到位,特别是有用拖腔、跟腔的乐段,一定要控制好音量的大小、用气的强弱,使之悠扬流畅更有莆仙韵味。(湄洲日报记者傅梅香 文)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