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通志 > 正文
百里弦歌 那些龙溪往事
http://wmf.fjsen.com 2015-08-24 11:30:56 张韩丰 来源:台海网    我来说两句

 
◆龙溪知县陈世仪的功德碑与泥墙融为一体

 
▲古碑在这里

  

漳州最具文艺范儿的街名,非“百里弦歌”莫属。如果说,这条路鲜为人知,那么,深藏在里面的碑亭,更加乏人得知了。

碑亭里立的是功德碑,歌颂的是龙溪知县陈世仪。

时过境迁,龙溪县衙早已不存于世,仅留下此碑。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馆长江焕明表示,作为仅存的珍贵文物,碑亭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希望能恢复碑亭原状,并加以保护。

百里弦歌路 龙溪知县碑

“百里弦歌”路,地处漳州市区西南角(今漳州师院的后门)。路名起于明代。

一排低矮瓦房,平实简朴,即便时常经过,该路也会被忽略,因为它太普通了,只有门牌号,依稀留着它的影子。

若不是有人带路,更不会知晓,深藏在这条路的,一间锁着铁门、墙体脱落爬满绿色植被的杂货间,便是我要找寻的碑亭。

碑亭的雕花石檐、石柱,与泥墙融为一体,仔细打量,隐约可以看出碑亭的构件。

家住附近的老柯,在这生活了50年。他回忆说,碑亭呈矩形,石碑立在亭子中央。小时候听老人家提起,说石碑是某户小姐的石牌坊,碑上刻的是小姐遗留下来的诗文。“听说之前被一厂子占用,改为机房;文革期间就被破坏了,10年前,这儿又成了杂货间。”

江焕明表示,这块碑与小姐无关,它是龙溪知县陈世仪的功德碑。

乾隆下江南 到陈家下榻

据介绍,石碑立于清康熙四十六年,露出地面部分约1.7米高,还有一部分埋于地下。

碑上记载,陈世仪任海澄县令13年,并兼任龙溪县令7年。“任职时间长短是一回事,在职期间,陈世仪身兼两县主官,政绩突出,得到朝廷嘉奖和百姓称颂。”为此,龙溪县绅民为了纪念这位好官,共同为他立碑。

据称,陈世仪是浙江海宁人,家族显赫。坊间盛传,陈氏的儿子与雍正的孩子同一天出生,雍正大喜,让其把孩子抱到后宫,给大伙儿见见。没想到,几天后,抱回的竟是个女娃。陈家十分惊恐,不敢声张。

数十年后,乾隆下江南,特选陈家大宅为行宫,临回京城时交代,以后若不是天子临幸,陈家大宅的中门,千万不要随便打开。

望恢复原状 并加以保护

那么,这个碑亭究竟有多重要?江焕明说,一般来说,县衙大门坐北朝南,308年前,绅民为陈知县建祠立碑,方位是县衙大门西侧,就是现碑亭位置。

龙溪1500多年前就建县,民国后,官衙逐渐沦落为民居群落。现在,县衙建筑群面目全非,这碑亭就是县衙仅存的文物,十分宝贵。

江焕明说,长期以来,研究古城课题,总围绕州(府)城,很少提及龙溪县,其实漳州与龙溪共同在一座城中,“龙溪县历史比漳州还长久。现在找不到龙溪县的痕迹,很不应该。”

“碑亭就相当于一个标杆,精确还原了龙溪县衙的具体位置,十分珍贵。”江焕明表示,“希望能原址保护、修缮,恢复原貌。”(记者 张韩丰/文 见习记者 卢紫腾/图)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