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知县陈世仪的功德碑与泥墙融为一体
▲古碑在这里
漳州最具文艺范儿的街名,非“百里弦歌”莫属。如果说,这条路鲜为人知,那么,深藏在里面的碑亭,更加乏人得知了。
碑亭里立的是功德碑,歌颂的是龙溪知县陈世仪。
时过境迁,龙溪县衙早已不存于世,仅留下此碑。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馆长江焕明表示,作为仅存的珍贵文物,碑亭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希望能恢复碑亭原状,并加以保护。
百里弦歌路 龙溪知县碑
“百里弦歌”路,地处漳州市区西南角(今漳州师院的后门)。路名起于明代。
一排低矮瓦房,平实简朴,即便时常经过,该路也会被忽略,因为它太普通了,只有门牌号,依稀留着它的影子。
若不是有人带路,更不会知晓,深藏在这条路的,一间锁着铁门、墙体脱落爬满绿色植被的杂货间,便是我要找寻的碑亭。
碑亭的雕花石檐、石柱,与泥墙融为一体,仔细打量,隐约可以看出碑亭的构件。
家住附近的老柯,在这生活了50年。他回忆说,碑亭呈矩形,石碑立在亭子中央。小时候听老人家提起,说石碑是某户小姐的石牌坊,碑上刻的是小姐遗留下来的诗文。“听说之前被一厂子占用,改为机房;文革期间就被破坏了,10年前,这儿又成了杂货间。”
江焕明表示,这块碑与小姐无关,它是龙溪知县陈世仪的功德碑。
乾隆下江南 到陈家下榻
据介绍,石碑立于清康熙四十六年,露出地面部分约1.7米高,还有一部分埋于地下。
碑上记载,陈世仪任海澄县令13年,并兼任龙溪县令7年。“任职时间长短是一回事,在职期间,陈世仪身兼两县主官,政绩突出,得到朝廷嘉奖和百姓称颂。”为此,龙溪县绅民为了纪念这位好官,共同为他立碑。
据称,陈世仪是浙江海宁人,家族显赫。坊间盛传,陈氏的儿子与雍正的孩子同一天出生,雍正大喜,让其把孩子抱到后宫,给大伙儿见见。没想到,几天后,抱回的竟是个女娃。陈家十分惊恐,不敢声张。
数十年后,乾隆下江南,特选陈家大宅为行宫,临回京城时交代,以后若不是天子临幸,陈家大宅的中门,千万不要随便打开。
望恢复原状 并加以保护
那么,这个碑亭究竟有多重要?江焕明说,一般来说,县衙大门坐北朝南,308年前,绅民为陈知县建祠立碑,方位是县衙大门西侧,就是现碑亭位置。
龙溪1500多年前就建县,民国后,官衙逐渐沦落为民居群落。现在,县衙建筑群面目全非,这碑亭就是县衙仅存的文物,十分宝贵。
江焕明说,长期以来,研究古城课题,总围绕州(府)城,很少提及龙溪县,其实漳州与龙溪共同在一座城中,“龙溪县历史比漳州还长久。现在找不到龙溪县的痕迹,很不应该。”
“碑亭就相当于一个标杆,精确还原了龙溪县衙的具体位置,十分珍贵。”江焕明表示,“希望能原址保护、修缮,恢复原貌。”(记者 张韩丰/文 见习记者 卢紫腾/图)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