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红色记忆—红色人物 > 正文
热血铸就抗战长城 ——记八路军、新四军中的漳州籍抗日将士
http://wmf.fjsen.com 2015-08-21 10:25:29 曾一石 来源:漳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重要力量。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的漳州籍子弟兵,用激情、热血与生命铸就了抗日杀敌的辉煌篇章,他们是漳州人民、福建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用不灭的信念、坚定的追求和牺牲的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中国的全国性抗战,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开始的。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强调“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以抗日为共同目标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各游击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从此,八路军和新四军驰骋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成为抗日的有生力量和中流砥柱。当年,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漳州子弟兵有数百人,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路军中的漳州籍子弟兵,大多是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时参军的,有一部分则是参加闽西红十二军的原饶和埔诏苏区的红四十八团战士。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漳州籍子弟兵及其所在部队,顶着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面战斗,一面行军,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苏区吴起镇,至此,漳州籍子弟兵已不足百人。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胜利结束长征时,漳州籍子弟兵仅存数十人。

在八路军开辟华北敌后战场的艰难历程中,参加这场斗争的数十名漳州籍八路军将士,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在八路军各个部队英勇奋战,在各个岗位恪尽职守,展现了抗日将士的风采。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漳州籍抗日英烈有3名,他们分别是李林、苏精诚和高捷成。

漳州籍的八路军抗日子弟兵还有不少人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由于战争频仍,部队转换频繁,大多数人成了无名烈士。而幸存下来的苏静、李兆炳、王德、王文生、吴行敏、郑文正、余水池、罗壮丹、汪慰农、肖达如等十几位漳州籍八路军指战员也在各个战斗岗位上,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新四军中的闽南籍子弟兵,基本上来自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和闽西红九团。新四军改编之后,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部署,挺进大江南北。闽南红三团从1932年5月成立,1938年2月改编进新四军后,部队从闽南到皖南,这支红军队伍的指战员又散编在新四军的各个部队,从江南转战江北,纵横数千里,参加战斗无数次。但红三团的本色始终不变,一直是新四军中骨干力量,他们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新四军中的闽南籍子弟兵中(包括参加闽南红三团的外省籍人士)约有400多人,其中芗城区有彭冲、陈虹、骆平、周德文、郑铁鹰等20多人,龙海市有张克雄、陈星、陈敏、陈其坚等30多人,漳浦县有陈容、柯志达、洪大头、洪有德、刘再兴、张志荣等70多人,云霄县有陈高顺、吴瑞华、吴金寿、周乌来、吴健、蔡和尚等50多人,诏安县有沈柔坚(沈耀琨)、张荣华、陈松茂、林士本、张坤和等30多人。平和县有林少克、赖水生、宋平、叶胜好、赖焕、陈荣等110多人,南靖县有周雯、李长绵、李羡椿等10多人。以林少克、陈容等为代表的英烈群体,谱写了漳州籍抗日子弟兵最为壮烈的篇章。以彭冲等为代表的抗日将士,书写了漳州籍抗日子弟兵英勇善战最为壮丽的一页。

在抗日战争中,还有部分漳州籍新四军子弟兵经过浴血奋战,而幸存下来的,他们中有:陈高顺、张荣华、柯志达、洪有德、陈虹、吴瑞华、赖水生、宋平、刘再兴、张志荣等数十人。他们大多是新四军中下层指挥员,每次战役或战斗都冲在最前线。他们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冒着枪林弹雨,从战争中冲杀出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争是残酷的,但历史不能忘却,所有在这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作出努力和贡献的将士,都应功载史册。在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对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英勇奋斗的革命先辈,我们将永远尊敬和学习;对那些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将永远缅怀和纪念。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