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书看林则徐的家国情怀
言传还需身教
因夫人体弱多病,林则徐原以为“此后断难望其握管”,不想却收到“太太所写笺纸楷字信三张,工工整整”。1844年初在伊犁戍所,喜出望外的他写了回信,不厌其烦地教夫人养目之法:挑眼镜,“白煮海参,每日食两条”。
现存的林则徐家书多数写得较长,几乎每封都花很大篇幅讲述他的住地见闻、与人交往等情况。“这多少有点奇怪。按常理,这些事情似乎不必对家人细说。” 许维勤注意到这一细节,细品之后,又体味出林公的良苦用心:他在效法父亲林宾日的身体力行,用自己待人处事接物的态度,影响下一代。
作为一名私塾先生,林宾日教导儿子的学习方法是“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林则徐还忆其儿时,看到母亲通宵忙于手工活以补家用,想“代执劳苦”,母亲陈帙反而正色地说:“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这些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林则徐。
福建省图书馆藏一封手迹原件,记录了父子间的一次学问切磋。其时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林汝舟准备科举应试。如何得心应手写文章?“吾家藏书最多,一意在于是,三年当可观也。”林则徐在信中说:始能读,次能记,次能用……故口诵目览手抄,则下笔汩汩然来,自有汁浆也。强调“用意用笔,忌与人雷同,寻常意、习见语勿用”。
有趣的是,他指导儿子大考之前“不为事累”,要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因为“山水与吟咏,尤相触发也”。由此又扯到“江东行舟最险”,“非顺风平水,不可乘船,或徒步或肩舆为妥”,这番“唠叨”足见舐犊情深。
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一封家书中,林则徐饶有兴致地和家人探讨“传奇”的阅读体验。他说“看《桃花扇》甚好”,因为“可发忠义之气”,又问:“何不再买《琵琶记》与家中诸人同看?” 认为“此是教孝文字,可宝,可宝”。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4-03-13历史名人Q版漫画萌翻网友 手绘陈嘉庚林则徐形象
- 2014-02-27福建将出版《福建家训》收录林则徐、朱熹等名人家训
- 2013-11-22林则徐成“福建形象代言人” 获网友29.4%支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