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飘香端午的舌尖记忆
http://wmf.fjsen.com 2015-06-17 09:03:09 姚瑾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自然馈赠的美食技艺

“以前畲家人几乎个个都会制作这两道美食。每年农历三月到端午节,是山上的乌稔树和菅草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这时来到我们畲家村落,家家户户都能闻到菅叶粽和乌米饭香。”兰华英介绍。

不管是黄澄澄的菅叶粽,还是糯黏的乌米饭,用的都是颗粒饱满、玲珑剔透的畲家上好本地糯米,吃起来芳香绵柔、沁人心脾!

福安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大的聚居地。畲族人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他们依山而居,繁衍数千载,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也制作出各种珍馐美味。

在畲乡流传着菅叶粽和乌米饭的故事。相传,菅叶粽源于畲家人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段宿怨。被皇帝下旨追杀的畲家人四处逃散,其中一部分坐船到了连江、罗源上岸,散落在闽东深山老林避灾。

到了端午节,他们不敢下山采大竹叶包粽子。有一位族长便用山上随处可采摘的长菅叶来包,做成圆圆长长的菅叶粽,用于上供祭祖并祭奠被诛杀的族人宗亲。大家看了,纷纷学样。从此,畲家端午包菅叶粽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乌米饭的由来,则与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抗击官兵并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有关。

50多岁的兰华英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做乌米饭和菅叶粽,坚守这门美食技艺已有30年。

畲族粽子,不似汉族用竹叶裹成三角锥形,而是用菅草的叶子包成枕头管状,再用龙草捆扎五节。畲族语把“菅”念“甘” ,所以粽子通称“甘粽”,又称枕头粽、五节粽。

裹粽前,畲民们将糯米浸泡碱水中。碱水也有讲究,砍了山上的一种特别的碱树回来,烧成灰,用开水过滤碱灰,形成黄色的碱水,用此碱水制作的粽子色黄气香味美。

制作乌米饭,则是将乌稔叶捣碎后连同汤汁装在桶里,再浸上五六个小时,让叶片的养分与汤汁充分地融合,再用布袋将汤汁过滤,除去叶渣,放入精选的本地糥米浸泡24个小时,再上木甑蒸上一个多小时。畲家人说,一家蒸饭十家香。此时的乌米饭,既有糯米的清香,又有乌稔的草香,油黑透亮、清香糯柔,让人垂涎欲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6-16永定开展“情暖端午 携爱敬老”志愿服务活动
  • 2015-06-16泉州丰泽区:第二故乡过端午 粽叶飘香传爱心
  • 2015-06-16龙岩市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中心城区文明家庭包粽子比赛
  • 2015-06-15涵江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
  • 2015-06-15丰泽区东美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活动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