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三元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http://wmf.fjsen.com 2015-04-10 09:34:29 陈亮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非遗学会三元分会会员们正在商榷《龙船歌》里的细节。

东南网4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亮)在三明市非遗学会三元分会,有这样一批义工,他们致力于三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被人们称作三元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林正棠:

《龙船歌》的传承人

“后门杉树几千年,请得鲁班来造船,造得船来水上走,划船弟子保安康……”一提起《龙船歌》,林正棠忍不住唱了起来。

据林正棠介绍,三元《龙船歌》距今已有300多年,是中原文化与本地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现存100多首曲目,至今还在三元区、梅列区及周边乡镇一带传唱。老林回忆说,他年少时,每逢端午节,城关沙溪河畔那座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太保庙就会异常热闹,大伙儿涌到庙里练习《龙船歌》,以便在赛龙舟时咏唱。

“我是受到别人的刺激,才下决心来收集和整理《龙船歌》的。”林正棠笑着说。他说,一次朋友聚会,有人提及《龙船歌》时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没人出来整理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2007年,林正棠退休,有了闲暇时间,他立即组织民俗爱好者一起收集整理和修编三元城关民俗文化。

老林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筹办三元民俗文化理事会,而后,收集整理《龙船歌》,历时2年,终于在2009年端午节前把《龙船歌》所有曲目编印成册。随后,理事会组织爱好者练习和传唱《龙船歌》,目前已有30多名爱好者加入理事会。为了能让这份珍贵遗产传承下去,林正棠还积极为《龙船歌》申遗,2010年《龙船歌》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式申报省级非遗。

近几年,林正棠和理事会成员还一起修编了反映三元城关历史风土民情的《重迁庙记》《三元城关太保庙史略》《三元城关厝宅简略》《三元古代历史人物简录》等资料。

王本增:

“百阶冢”的守护者

在三元区岩前镇有一处古陵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闽王王审知第十世孙王九三的陵墓,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坟冢秘依皇陵式仿制,墓砌阶梯百级,意为已达登极的理想,故名“百阶冢”。

2007年9月22日,中秋祭扫临近,时任岩前镇岩前村支部书记的王本增带了几个人到祖墓劈草,并用挖掘机对陵园淤土进行清理,不料竟从地底下挖出了一铲的青砖。王本增不敢大意,马上让挖掘机停下,叫了3名工人用锄头小心翼翼地往下轻轻挖掘。翻开50多厘米厚的土层,从挖出青砖的现场到山坳出口处纵向100多米的狭长地带竟然都有竖铺青砖!后经证实,这条铺有青砖的小路就是陵墓的“神道”。

王本增第一时间通知了三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专家,专家带领工人沿着神道连续清理了5天,渐渐揭开了古墓的神秘面纱,这是一座建于南宋晚期元代早期的大型古陵园,占地面积达30多亩。

由于日晒雨淋,年久失修,“百阶冢”早已破败不堪。王本增便带头发动族人集资30多万元翻修古陵园,并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古陵园的修复工作中。巧合的是,从开始修复到全部工程结束,刚好整整100天时间。经过大规模修复,这座宏伟的古陵园如今完好无损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邓衍淼:

三元方言“活字典”

邓衍淼是三元区实验小学的退休教师,在三元,他是出名的三元方言“活字典”。

三元方言通用于沙溪河流域,南起永安北至沙县,中间包括梅列三元两区,它是先民们把唐、宋时期流行的中原古话携带到南方后,在借鉴和融合了周边民系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一种语言,因此,较好地保存了中原古话的风貌。

邓老今年77岁了,他多年致力于本地方言的研究,收集整理了《三元方言拾趣》和《三元方言志》两本书,书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方言是一个民系传承文化最重要的密码,要研究本土文化,首先要认识本土方言。”邓老介绍说,三元历史悠久,古韵流长,在这里,不仅有用三元方言传唱的古朴动听、雄浑高亢的《龙船歌》,还有万寿岩、格氏栲、“百阶冢”、忠山十八寨、龙泉骑尉第等文物古迹。而对三元方言的研究与整理,将有助于推进三元本土文化的整体性保护。

“眼下,能说地道三元方言的人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许过不了多久,三元方言就会失传。”邓老担忧地说,退休在家,他本可以与儿孙为乐,颐养天年。但他现在有一个十分迫切的想法,那就是积极发挥余热,让三元方言能在三元区原生态地留存下来。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4-01莆田清明节做“龟” 俗语浓缩节日民俗的精华
  • 2015-03-23永春独特的“逐火把”民俗
  • 2015-03-23武夷山吴屯乡举行传统民俗——蜡烛会
  • 2015-03-12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在榕启幕 主场首次移师台湾
  • 2015-03-11思明区中华街道举办“美丽中华 与爱同行”民俗文化活动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