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全国知名村落文化专家:活态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http://wmf.fjsen.com 2015-03-31 10:31:0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联、省民协近日组织全国知名村落文化专家赴闽北进行调研,他们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仿古街”“假遗存”等现象发出呼吁——

活态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专家在踏勘下梅村一处古民居外墙。

东南网3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文/图)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乡土历史的活化石与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城乡巨变,特别是传统村落面貌与文化形态承受着空前的冲击。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这些美丽乡愁?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知名村落文化专家赴闽北传统古村落进行专题调研。

名镇名村数量我省居全国第三

梅溪两岸流水淙淙,风雨廊下,坐着三三两两喝茶聊天的老人。武夷山武夷街道下梅村这个横亘在群山之中的小村庄,自明清以来,一直是万里茶路晋商南下采购茶叶的起点。

当年与晋商合作的下梅邹氏,创办了商号景隆号,每年获利百余万两白银,建豪宅七十余座。如今,这些恢宏的老建筑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其中邹氏家祠仍是下梅村标志性古建筑,也是武夷山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祠堂,门楼气势宏阔,砖雕图案丰富多彩。

“下梅古村整体性完整,在中国现存的古村落中独具特色,而且人文气息浓厚,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华赞叹道。

相对而言,我省的传统村落保护走在全国前列。200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在全国大量村镇空心化、空壳化的情况下,我省各级政府和各地群众共同参与了许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

去年11月,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公布,我省52个村落名列其中,从而使全省的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上升到125个。同时,在全国名镇名村排行榜上,我省以85个村落的数量,位列全国第三。有数量,也重质量。“从2014年起,我省连续5年,每年挑选10个村落,省财政对每个村落提供500万元的经费支持,并要求当地政府予以配套。紧接着专家、规划团队、维修队伍一一跟进。”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介绍说。

我省开展了历时10年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调查研究与室内整理、建档等工作,完成了国家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课题《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乡)、名村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以福建历史文化名镇(乡)、名村研究为例》,为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与传承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保护乡土建筑地方政府要有担当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在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整个村庄依山就势分布于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些大厝主体皆为穿斗式二层歇山顶木结构,斗拱翘角,蔚为大观。桂峰村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宋淳祐七年(1247年)肇基以来,迄今已760多年。虽说岁月流逝,许多房梁柱子上仍可见许多巧夺天工的木雕。

“不少老房子开始木柱朽蚀,或倾斜,或坍塌,如今这里游客不绝,防护措施亟待加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祁嘉华教授十分惋惜地说,由于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不少传统村落逐渐“老龄化”、“空巢化”,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建筑精美构件等被文化贩子盗卖。这些文化贩子以购买“旧木料”为名进行拆除后,转卖给旅游企业、景区或国外收藏者。

在泰宁新桥乡大源村,一处古民居上的金色灯杠十分引人注目,虽历经日久天长的烟火熏绕,色泽仍十分鲜艳,雕件保持完好。专家们建议,要尽快建立起安防系统,防止这一重要文物落入盗贼之手。

“传统村落乡土建筑保护的技术力量匮乏,让人担忧。”厦门大学建筑系教授戴志坚说,长期以来,由于乡土建筑市场的萎缩,建造、修缮乡土建筑的民间工匠纷纷改行,熟知乡土建筑形制样式和特色工艺的工匠大师已经后继无人,他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关乡土建筑保护维修的扶持政策。

要活态传承也要让村民受益

保护古村落,不仅要保护古建筑,还要注重活态传承,保护当地村民生产和生活的文化和习俗。

闽北地区的饮食文化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邵武市和平古镇早在后唐年间就已形成街市,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和平镇建城堡,“九曲十八弯”的古街和纵横交错的古巷道,加上众多的古民居,这里形成了罕见的城堡式古镇。古镇街道上豆腐坊林立,豆腐花飘香。专家们在品尝了各式豆腐汁、豆腐脑之后,赞不绝口,还不忘发微信向亲朋好友推荐。

“对于城里人来说,不仅古民居是观光对象,农民本身的生产、生活习俗,也是一种观光资源。”第一次来到福建的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锋说,这一点我们可以向韩国学习。韩国人讲究身土不二。比如,在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河回古村,游客们就可以喝到美味的大酱汤,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和佳酿。刘教授认为,村民对当地的风土特别熟悉,他们展示出来的生活习俗是最有魅力的。因此,在国外世界级文化遗产村落,在陈列乡土特产的地方,都有当地民俗表演。

东北大学设计系主任赵托教授曾经参与过广东一处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项目,他深有感触地说:“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要和村民的利益联系起来,要提高村干部、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由于过去主要以GDP来考量地方主官的政绩,不少领导干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淡漠,对乡土文化的认识也停留在旅游开发上,导致不少地方往往片面追求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的经济价值,“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管理”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乡土建筑因保护管理不善遭到损毁,特别是出现了开发性破坏,使传统村落成为一个“文化空壳”。

专家们认为,在保护古村落过程中,切忌为追求政绩而急功近利,搞“千村一面”的形象工程,大量新建“仿古街”“假遗存”,破坏传统村落原真性文化特征和原生态自然环境。此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要与改善农民生活需求相结合,确保村民在保护开发中获取收益,让开发利用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3-30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电视电话会议在京举行
  • 2015-03-24三元区举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系列活动
  • 2015-03-24建瓯鼓楼 “闽源文化大讲坛”首场开讲
  • 2015-03-24中共中央、国务院: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 2015-03-23加强文明旅游工作 传播文化大国形象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