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知名村落文化专家:活态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联、省民协近日组织全国知名村落文化专家赴闽北进行调研,他们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仿古街”“假遗存”等现象发出呼吁——
活态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专家在踏勘下梅村一处古民居外墙。
东南网3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文/图)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乡土历史的活化石与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城乡巨变,特别是传统村落面貌与文化形态承受着空前的冲击。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这些美丽乡愁?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知名村落文化专家赴闽北传统古村落进行专题调研。
名镇名村数量我省居全国第三
梅溪两岸流水淙淙,风雨廊下,坐着三三两两喝茶聊天的老人。武夷山武夷街道下梅村这个横亘在群山之中的小村庄,自明清以来,一直是万里茶路晋商南下采购茶叶的起点。
当年与晋商合作的下梅邹氏,创办了商号景隆号,每年获利百余万两白银,建豪宅七十余座。如今,这些恢宏的老建筑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其中邹氏家祠仍是下梅村标志性古建筑,也是武夷山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祠堂,门楼气势宏阔,砖雕图案丰富多彩。
“下梅古村整体性完整,在中国现存的古村落中独具特色,而且人文气息浓厚,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华赞叹道。
相对而言,我省的传统村落保护走在全国前列。200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在全国大量村镇空心化、空壳化的情况下,我省各级政府和各地群众共同参与了许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5-03-30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电视电话会议在京举行
- 2015-03-24三元区举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系列活动
- 2015-03-24建瓯鼓楼 “闽源文化大讲坛”首场开讲
- 2015-03-24中共中央、国务院: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 2015-03-23加强文明旅游工作 传播文化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