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20平方米蜗居23年 泉州老街巷老书屋守望城市灵魂
http://wmf.fjsen.com 2015-02-26 10:54:44 来源:    我来说两句

  “蜗居”20平方米的店面,反而让树人书屋的书卷气更加浓厚。

核心提示

自从在线阅读和网购图书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日益火爆,实体书店的经营似乎就在网络市场的挤压中遭遇了无奈的瓶颈,泉州市区不少书店的经营规模和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缩窄,不少书店甚至关闭谢客。都说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好在一些市民的坚守,泉州市区的寻常巷弄之中仍栖居着不少实体书店。对市民而言,这些书店是涂抹于旧纸上的暖心故事,是心灵休憩的落脚点,是守候都市的一盏“明灯”。

□本报记者 王金植 文/图

20平方米 老书店“蜗居”23年

旧街巷的老书屋虽敌不过摩天大楼的繁华,隐匿于街角巷陌,但路人依旧能循着纸香与油墨味的踪迹找寻而来。位于市区中山路二院对面的树人书屋就是这样,门很小,地方也不大,大概二十平方米左右,浓厚的书卷气息布满每个角落,感觉这里是一间装满书籍的“蜗居”。

记者走进这家书店,两株盆栽倚靠在门边,给书屋增添些许景色。门上贴着“诗意的栖居”的字样,散发出浓浓书的气息。自制书架上文史与杂志分隔,正前方搁放着店主精心挑选推荐的书籍。只是,地板上还有许多未开封的书籍包裹。而屋内灰褐色倾斜木板劈开的小空间,却是店家的另一页生活,平凡而朴素。

“前些年好多了,现在不贴钱就不错了。”店员告诉记者,这家店经营有20多年了,一直没换过地方。

说起不放弃书店经营的原因,书店的老板连真表示,除了自己爱读书外,就是享受书友购买到好图书时的兴奋及彼此间分享读书心得的乐趣,“一本书对人的影响及价值是没法估量的。”

树人书屋是连真在1992年一手创办的,正如书屋的名字一样,这家书店在这里生根发芽,一直到现在。也正如书屋门上贴着“诗意的栖居”一样,连真为了给自己和市民提供一个读书的栖居之地,一直坚持到现在。

记者在这逗留了许久,只是因为喜欢这里散发着诗意的蜗居,空间狭促却又无限延伸的感觉,更喜欢那份对读书的执着。

老店新貌,天翔文化城几经变迁,已发展成为综合型书城,不变的是对精神家园的守望。

店址三迁 父子接力开书店

如果想体验闹市里的悠闲,就来市区金池巷口的天翔文化城吧,美好又神秘,有时还可以淘到心爱的小物件。这里有独立的个性以及精致清新的环境,别具风格。看起来这是一家刚开不久的书城,但背后却有两代人经营书店的那份坚守。

书城的老板叶舒城是一个地道的泉州汉子,今年才30来岁。他告诉记者,在店面经营的书店已没有利润的时候还继续开店,这需要勇气,更是因为对书籍的一份热爱。

叶舒城的父亲在1981年就开始经营书店,因为父亲的缘故,从小他就爱上书。基于这份热爱,从父亲到他,从1981年到现在,从西街到胭脂巷,再到金洲街,然后来到金池巷,一路走来,一直跟书打交道。

“因为城市的发展,我们搬了许多地方,但一般都是在街巷内。”叶舒城说,午后时光,坐在老街巷的古厝内,泡上一杯咖啡,读一会儿书,让心灵栖息,这是他向往的事,也是许多人向往的事,所以他还是继续开书城。

天翔文化城面积1000平方米,经营中外出版物及文化艺术用品3万余种,设有图书区、休闲书吧、儿童乐园、书法艺术培育中心、文玩体育用品、电子学习产品等相关文化经营项目,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一站式的文化休闲娱乐消费体验。

叶舒城说,为了书店得以延续,把书店演变成了综合型书城,提供多样服务,给读者搭建一个公共平台,使读书、购书不仅仅是个人的活动,更成了爱书者群体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体验,构建一个读者得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老店新貌,天翔文化城几经变迁,已发展成为综合型书城,不变的是对精神家园的守望。

18年坚守 “任性”老人卖旧书

在市区西街上逛逛,这里有四五家老书店,面积都不大。58岁的李炳坤老先生经营的书店也在其中,就在开元寺对面。

这家经营了18个年头的书店,古色清新。面积20平方米左右,书架是木书架,淡淡的霉味弥漫在书店的每个角落,其实是旧书的味道。有别于书店出售的崭新书刊,炳坤古书店最吸引人的就是旧书。除了旧书,书店里还摆放着一系列泉州新旧地图、挂历和明信片,颇有本土特色。

记者来到这里时,李老刚好在看报纸。“现在生意不好做。”李老说,前些年,西街有好多家书店,现在只剩下没有几家了,而且也不再只纯粹卖书了。

如果算上摆地摊,李老卖书已有2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下岗后,他就开始摆地摊卖书,而且赚得还不错,后来就到西街开书店。

说起选择卖旧书的缘由,李老表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旧书也不例外,他希望能让这些书和爱读书的人都找到归宿,所以让他一直坚持至今。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