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康熙为什么这么忙】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康熙在他在位的第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这么忙?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治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胡沧泽称,古代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很多事情都很难有规律,如每天批多少奏折、颁多少圣旨,往往是凭一时喜恶行事。而圣旨一般有其固定规制,如清朝皇帝颁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底纹图案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颁给五品以下官员的则是纯白色,圣旨内容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后,再按品级填发,行文有一定规则,因此,负责书写的翰林院庶吉士们可依葫芦画瓢,在某些特定时间和场合“批量生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天之内会出来这么多圣旨。
至于为何是在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胡教授表示,可能在当天有特殊的庆典,建议海都记者查阅下当日皇帝的起居录或相关年鉴。
昨日,记者在晋江图书馆翻查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的《康熙起居注》,可能由于资料受限,起居注中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四年的资料出现空缺。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清史编年第三卷康熙朝(下)》,则记载当天太和殿内发生的事:“以平定噶尔丹,康熙帝于太和殿行庆贺礼。诏告全国,诏内‘恩款’三十六条。加封抚远大将军伯费扬古为一等公,西路出征参赞以下官各给拖沙喇哈番,袭一次。随后又免三次出征兵丁所借官库银两。三次从征官各加一级,颁赏内蒙古四十九旗。”而此前一天,“重修太和殿成”。类似的记载,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清史纪事本末第三卷康熙朝》中也有记述。对此,胡教授表示,平定噶尔丹叛乱后,清朝版图趋于稳定,如此,或可解释当天的大行封赏。
【频繁拿出 圣旨已现老化脆化】
黄增陞何许人也,由于黄氏族谱里仅仅是抄录部分圣旨,对他的生平无其他记载,因此黄氏后人也不清楚。吴馆长查阅晋江县志,也暂未找到,他说,依据这份圣旨,黄增陞为行伍出身,由于战功授官,而非“武选”为官,加之他在外为官,家乡县志编纂者不一定能知晓其人,因此可能被正史“遗漏”,但此圣旨经推断为真品,也可为这位黄氏先人正名。
昨日上午,是这份圣旨第四次被铺开展示,黄氏后人发现,和第一次打开时鲜亮艳丽的绫面颜色不同,此时的圣旨颜色已变黯淡,且原本几乎完好的绫面出现多处酥裂。对此,晋江博物馆专家表示,圣旨此前一直密封于竹筒内,保持恒定的湿度,最近由于频繁拿出,光照、湿度、触摸等均加速其材质老化脆化,因此必须尽快修复,他们也将帮黄氏后人联系文物修复专家。
吴金鹏说,在晋江,目前通过史料已知在康熙年间获得圣旨封赏的有十多人,多数都是跟随施琅收复台湾的有功将领,对于黄增陞则不好判断。圣旨的史料意义高于市场价值,目前晋江档案馆和晋江博物馆各藏有一轴圣旨,对于研究晋江历史文化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1-27圣旨开头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谁发明的?
- 2013-06-27圣旨不行细柳营
- 2009-07-27南安发现清代圣旨手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