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兰将经过捶打的稻草,像变魔术似的几分钟时间就编好了草鞋的一半
福州永泰县嵩口镇溪湖村,在过去,当地人称为“草鞋村”,因为村子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编草鞋。不过,家家户户坐在门口编草鞋的热闹景象,早已经是过去。
66岁的张爱兰,可是位编草鞋的好手,也是现在村里仅剩的仍在编草鞋的老人,隔一段时间,她就会编上十几双草鞋。东南快报记者到她家时,她正闲着,见我们来,还特地搬出工具,现场为我们编了一双草鞋。
张爱兰从屋里拿出一捆晒干的稻草放在地上,举起木锤子就开始打草。“编之前得先打,这样稻草才会变得更有韧性,穿起来也更柔软、舒服。”
正经端坐在工具台上,张爱兰顺手选了几根稻草,熟练地将稻草搓成麻花绳,编好草鞋的基底,这才将稻草一根一根编织进去,看似杂乱的稻草在她手上却十分“听话”,不一会儿,草鞋就编好了一半。
“你别看这好像很简单,可是个技术活儿。”张爱兰边编边解释,这腰间的绳子拉得紧,才能编出不容易松散的草鞋,说罢又用工具将绳子拉紧了些。
经过捶打后的干稻草才能制作草鞋
草鞋在以前的农村,可是大部分人的标配,不管春夏秋冬,上山砍柴下地耕作,都离不开草鞋。“这草鞋透气又防滑,农村人干活时都穿这个。”张爱兰说,以前他们村里经常能看到一整排的人坐在那编草鞋,女人白天在家就编,男人白天出去干完活,晚上回到家也加班编。
村里的老人告诉东南快报记者,一年下来,当时一户人家最少要穿坏几十双草鞋,草鞋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家家户户都编草鞋拿去卖,赚点钱。“不过这鞋子以前便宜,70年代的时候才一毛多一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草鞋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编草鞋的老手艺也渐渐消失了,不过它的背后,是一代人不可磨灭的生活印记。张爱兰就笑说,每次编草鞋,总能让她回忆起过去的生活。
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人穿草鞋了,不过,在不少农村,偶尔还是能见到草鞋的身影。父母去世时,子女送葬都要穿草鞋,不穿草鞋的,也要把草鞋系在腰间,以示对父母的孝道,也就是“披麻戴孝”的习俗。
张爱兰现在编草鞋的意义便在于此。编好的草鞋,拿到镇里的“花圈店”销售,供人家家里办丧事时用。
“再往后,也不知道这草鞋还能存在多久?也不知道我还能编多久了。”张爱兰有些感慨。
(东南快报记者 吕诚 王慧敏 摄影报道)
使用专门的工具将绳子拉紧,才能编出不容易松散的草鞋
一位村民捧出家中存放的一摞草鞋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