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文化周印尼风情歌舞表演 (张九强摄)
□本报记者 孙灿芬 殷斯麒
五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四场文化味十足的主题展览以及特色美食·伴手礼展销会、传统手工艺现场展示……
在过去一周的“洛江时间”里,生态山水之美、非遗人文之美以及印尼风情所激荡的海丝文化之美,多元交织,给市民带来了难忘的美好时光。“洛江时间”周四落幕,但这片“城市花园”所吹拂来的“清新风”,仍仿佛环绕在耳畔心头。
特色牌 文化周上刮来印尼风
什么是洛江文化周里最大的特色?很多到现场参与的市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印尼风情!”
开幕式上的印尼歌舞《美丽家园》,在巴厘岛为背景的舞台上,烛盘舞、伞舞、土风舞等精彩呈现;《哎哟妈妈》的经典印尼民歌,唤起了多少人的青春回忆。
特色美食·伴手礼展上,印尼烤肉、千层糕、椰汁糕、黑年糕等,受到“吃货”们的追捧,原本要持续到晚间的摊位,因为断货在傍晚就早早挂出了“售罄”的提示牌。
“洛江的双阳华侨农场,是全市三个华侨农场之一。”到现场参与活动的林先生说,以此为资源,洛江打出的印尼风情牌,有特色,好新鲜!
洛江文化周期间现做的印尼美食受到市民热捧 (张九强摄)
文化牌 “陈三五娘”的不绝传唱
从南宋末年到现在,“陈三五娘”的爱情传说在闽南流传千年。
文化周上,作为陈三故里的洛江,“陈三五娘”元素主题演出多达三场次——讲古、南音和梨园折子戏,8岁到74岁的演员,无不以细节说明,这里有着代代相传、深植民间的活态传承。而展望未来,以“陈三五娘”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为新的起点,洛江表达了其进一步发掘非遗宝贵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计划和意向。
泉州文化的魅力之大,远不仅仅在于感染与熏陶本土人群,更给予外来客难以抵御的吸引和持续迸发的思想。来自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的艺术家林鸿,上世纪末第一次踏上泉州,就“沉沦”其中。如今,他不仅安家泉州,更以数年的心血绘制百米画卷——泉州版清明上河图甫一亮相海交馆,就成为媒体和文化艺术界的焦点。由此,泉州文化的多元和包容得到了再一次的印证和体现。
细节牌 人文关怀助力文化周成长
不得不说的,还有洛江文化周上众多人性化的细节和考量。
从西街面粉厂入口到钢结构文化大厅,沿途设置的垃圾桶明显增多,文化周所呈现的形象面貌更清新整洁。
“停车区域在哪里?”“演出在哪里?”“伴手礼展销在哪里?”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让市民的这些疑问迎刃而解。
启动仪式移到了傍晚,动态晚会安排在夜间,展销会同样将时间延长到晚上,更加符合大家的周末作息时间表和夏季时令规律。
考虑到天气炎热,主办方还特地租来空调扇放置在场地两边,并为市民提供免费的矿泉水……
难怪有市民感慨地说,演出精彩,细节贴心,文都的县域文化活动周在不断成长呢!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8-28既能记住乡愁 又能引领时尚:晋江用文化之美涵养新型城镇化
- 2014-08-25“陈三五娘”传说 洛江文化周展示国家级非遗活态传承
- 2014-08-25石狮鸿山村民自建渔文化博物馆 9月初免费开馆
- 2014-08-25福州上演婚礼创意文化周 举办各类婚礼分享沙龙
- 2014-08-18南安“五老”义务监督员助力暑期文化市场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