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杭全景
上下杭:
马可波罗笔下的国际商港
福州四中留存着一块写有“全闽第一江山”字样的石碑。此山指的是大庙山。
北宋以前,大庙山边的上下杭,还只是闽江的一片水域。据《闽中记》载:“昔闽越王余善(无诸后裔)于此钓得白龙,以为神瑞,遂于所坐处筑有坛台,台上可坐百余人,俗称钓龙台。”因位于福州古城之南,坛台又被称为“南台”;大庙山前的水域称“南台江”,简称“台江”。
经过多次洪水汛期大潮的冲刷,大庙山周边出现了几座沙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沙洲的面积不断扩大,竟形成了陆地,这便是“上航”和“下航”。在古代,“航”和“杭”音义相通,有民谣这样唱道:“龙船扒出后田口,船工运货上下杭。”
上下杭的运货集散码头形成后,沿岸商店和民居越来越多。这里水运便捷发达,到元朝,连洪山桥至西门街一带的商市也纷纷搬了过来,闽北土特产皆集中于此。上下杭行栈林立,商贾云集,经营的物资达数百种,商品销往全国甚至东南亚。
元代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途经福州时,这样描述在台江一带看到的贸易盛况:“有一条大江穿城而过。江面宽1.6公里,两岸簇立着庞大、漂亮的建筑物。在这些建筑物前面停泊着大批船只,满载着商品,特别是糖,因为这里也制造大量的食糖。许多商船从印度驶达这个港口。印度商人带着各色品种的珍珠宝石,运来这里出售,获得巨大的利润。”
清末,随着商业的极度兴盛,上下杭聚集了许多经济界的名人,曾兴建了14座同乡会馆,孕育了早期的物流业,这里成为老福州的经济商贸中心。
如今的上下杭,古老的街巷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嬗变。未来,上下杭将打造成以居住、商业、旅游、文化等复合功能为主,以“商会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除恢复原有河坊筑堤的建筑形态和三捷河传统风貌外,还将展示上下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5-22“海丝”申遗考察点调整为18个 将进行专项保护
- 2014-05-21海丝起点泉州惊艳亚信峰会 四分钟演绎“光明之城”
- 2014-05-12泉州南音:随“海丝”漂洋过海的唐宋音乐遗响
- 2014-05-04福州曾是全国丝绸纺织中心 系“海丝”重要始发港
- 2013-12-20泉州丝绸画法国连轴展 巴黎大皇宫展示海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