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代大富豪凌恢甫觅踪记 2014-05-09 10:12 吴拏云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
此人曾富甲一方,独资重建六胜塔与东岳古寺;在石狮蚶江当地搭亭、盖庙、修路、筑码头,造福四方;经历泉州亦思巴奚战乱,无奈避难他乡,从此消匿无踪 泉州元代大富豪凌恢甫觅踪记 “壁将军”如今成为民众“听香”祷告的对象(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百川归海,汪洋放波,一碧万顷,鸥翔鳞集。位于晋江出海口的石狮蚶江镇,拥有绵长曲折的海岸线,自古坐拥通商口岸优势,海外商贸昌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去过蚶江的人必然会听说过六胜塔,这座有“世界最早建成的第一航标高塔”之称的巍巍古塔,屹立于石湖金钗山之巅,古时塔上层层缀满灯笼,远望犹似一枝擎天红烛,点亮闽南万家渔火,照亮通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 “六胜塔”这一名称的来源,据说与佛教中的“六胜缘”有关,所以六胜塔不光是一座航标塔,同时还是一座佛塔。六胜塔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由檀樾薛公素和僧祖慧、宗什募资建造;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该塔由蚶江地区的锦江富商凌恢甫独资重建。 在古代,建造一座像六胜塔这样的石塔,其工程之巨、花费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而且据锦江人介绍,凌恢甫除了重建六胜塔外,在蚶江当地还搭亭、盖庙、修路、筑码头,并且营建过“五落大厝”,属富甲一方之人。然而奇怪的是,凌恢甫究竟为何许人却无人能说清,在古代文献中鲜见有关于他的记载,今在锦江当地也已无凌氏后裔。凌恢甫就像一道闪电,在历史的天空中亮丽划过之后,即消匿无踪。如今惟余六胜塔、东岳古寺、“壁将军”等物,能让后人借以凭吊这位“神秘人物”。 □本报记者 吴拏云/文 戴涵琦/图(除署名外) 东岳古寺与六胜塔近在咫尺,寺门右壁上的唐代金刚力神像,古风飒然。 遗迹良多 历史留痕 石湖古地,江海会聚之处,猎猎北风自海上乍起,卷动衣袂,如战旗般张扬着时光的冷峻。忆古昔,唐代航海家林銮在石湖留下“林銮渡”,五代刺史留从效于此处筑下寨城,南宋丞相梁克家曾就读于金钗山的魁星堂,明代大将沈有容在湾畔兴修了“沈公堤”,爱民如子的曾樱留名于“再借亭”……历史剪影已随长空流云散荡而去,幸留斑驳遗迹固刻累累英名。 “如果没有六胜塔,凌恢甫也可能早被人遗忘,哪怕他曾经富可敌国。”曾有文史界老专家在和我聊天时这样说道。的确,万贯家财不过虚缈尘风,如果没有能让后世瞻仰之物,何以流芳千古? 今观石湖六胜塔,系浑体花岗岩石砌,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建筑,八角五层,底围约46米,高约31米。其外形与结构,跟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略同,是由外壁、回廊及塔心三部分组成的;每层设四门、四龛,且位置逐层互换;石龛雕有石佛,龛外两旁有浮雕“金刚”、“力士”等造像;也有塔檐、平座等等。此塔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塔的横梁上刻有建造者的姓名和时间。底层南面拱门的门额上悬一块“花带碑”,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右侧则有石梁刻着“至元丙子腊月立”“檀樾锦江凌恢甫建”等字样。 始建于唐代的林銮渡由条石纵横筑砌而成,现保存完好。史载,明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舰队,起航前就是停靠在这里。 凌恢甫重建六胜塔,让它作为航标高塔指引海上迷船,此善举足以让泉州人永世不忘。不过,凌恢甫在蚶江留下的遗迹远不止一个六胜塔。在离六胜塔不远的金钗山上,还有一座寺名唤“东岳古寺”,据石湖村老年协会会长郭义禁介绍,该寺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比六胜塔还要早将近400年,后屡次重建、重修。郭义禁还告诉我们,他最近在东岳古寺、六胜塔一带,不断发现一些石像残片,相信是原来安放于这两处名胜内的古代雕像所有。而据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称,已故晋江书画家林英仪在其生前所写的一篇游记中,记述了多年前他在东岳古寺内发现一块清道光年间碑记的经历,此碑上面载文称锦江人凌恢甫曾重修过东岳古寺。遗憾的是,这块道光碑记今已下落不明。 蚶江人有“听香”的独特民俗,后垵有一尊在群众中相传“听香”很灵的将军像,它腆着大肚,手里拿着“锏”,被敬称为“壁将军”。据当地人介绍,这尊“壁将军”传说正是出资重建六胜塔的元代富商凌恢甫宅邸门前的一尊门神,后来才被移至后垵一户人家的墙壁上。“壁将军”雕塑上的水泥灰及彩绘也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凌恢甫在蚶江的府第,原称“五落大厝”,后被毁坏,今仅遗留一些残垣,当地如今尚有地名“五落大厝巷”。除此之外,凌恢甫生前还修筑了蚶江古渡码头,营建蚶江石城、候舟亭、寺庙群等,造福一方。 泉州西街锦江凌氏后裔的大门横匾上书“锦江衍派” (拏云摄) 兴衰成败 传奇不断 由于历史文献中罕有记载,凌恢甫的身份一度令世人猜测不已,有的说他是本地船商,有的说是海外富商,也有的说是中原来的大富豪。而现在文史界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凌恢甫是锦江一带的大富商,他的财富来源主要靠的是对外通商贸易。 石湖古时是泉州沿海一个重要的港湾,在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发达,石湖港和安海港一样,是中外商船寄泊、来往之处。据说当时石湖一带曾围筑城墙,且有渡口十几个,所泊通商船只数量惊人。李国宏认为,正是由于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繁华,才造就了凌恢甫的富甲一方,“而他也非常懂得报恩,这才花了3年多的时间去重建六胜塔,为当地的海商、渔民祈求平安”。 李国宏称,《清源丽史》是为数不多的曾提及凌恢甫的古书,该书为泉州传奇文言小说,但里面内容糅合了泉州诸多重要史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书中将凌恢甫称为“凌翁”,内容里有提及他携女儿避乱一事(即躲避泉州亦思巴奚战乱)。 亦思巴奚战乱,是元朝末年的1357年至1366年间在福建发生的一场长达近10年的以波斯色目人军队“亦思巴奚军”为主的军阀混战。这场兵乱波及泉州、福州、兴化等地,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亡,兵乱期间和过后还发生了宗教和民族仇杀,它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当这场战乱发生时,几乎所有的贸易商人都被严重波及,而凌恢甫在此时逃难也属情理之中。 石湖六胜塔系浑体花岗岩石砌,八角五层,其外形与结构跟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相似。 但在锦江却流传着关于凌恢甫避难不同的传说。锦江村老人协会会长纪乃理告诉记者说,当地流传着凌恢甫因逾制建造“王宫”而被元军追杀,最终逃难去了广东的传说。锦江村中如今还留有“五宫部”,是凌恢甫原来打算建造的王宫建筑,后来改建成寺庙,即凤山宫、妈祖宫、正觉院、朱文公祠、开闽王5座寺庙。现在“五宫部”只剩下凤山宫和正觉院2座寺庙,妈祖宫已成为幼儿园,而其他两座寺庙的遗址也在周围。从高处俯瞰,“五宫部”的地理位置大约形成一个等腰梯形。 纪乃理称,在民间传说中,富商凌恢甫在锦江辟荒,打算建一座府邸,并请来风水师查看风水。结果风水师指出这附近有风水眼,主人以后会当皇帝。凌恢甫听后满心欢喜,立即着手准备建造5座王宫。不料,风水师后来与凌恢甫反目,四处散播消息说凌恢甫要叛变,元帝听后暴怒,立即下令派兵围剿。凌恢甫闻讯慌忙叫人将5座王宫改建成5座寺庙,并连夜逃往广东避难。 李国宏表示,关于凌恢甫的民间传说不可信,他认为凌恢甫一生的兴衰与那时整个泉州的兴衰几乎是“同步”的,在泉州港兴盛之时,凌恢甫抓住机遇,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当泉州在1357年至1366年间遭遇亦思巴奚战乱,逐渐走向衰落,此时的凌恢甫事业上也大受打击,无奈之下只得向外逃难。“他(凌恢甫)起伏跌宕的一生恰恰就是当时元代泉州的一个缩影。” 对于为何甚少有史书记载凌恢甫,文史学家们认为很可能同亦思巴奚战乱也有关系,这一长达近10年的战乱不仅打垮了当时泉州的经济,同时也造成大量史册被焚,人们流离失所的状况,在这种极端的战乱背景下,凌恢甫被文献忽略就不足为奇了。 六胜塔下的立体浮雕栩栩如生 后裔流散 祖谱憾失 在蚶江古渡口边、国姓寨的西南方有一个小山坡,山坡上有个不起眼的石坟,据说这个墓便是凌恢甫父母的合葬墓,又被当地村民们称作凌氏祖墓。可如今在锦江已经没有凌氏居住了,那么凌恢甫的后裔现在何方? 记者经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现为泉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的凌文彬先生,正是凌恢甫一族的后裔。凌文彬告诉记者,凌姓在中国虽是小姓,但亦属汉族,有人称他们是回族,甚至是阿拉伯人,这都是错误的。泉州凌氏来自河北省河间地区,所以凌氏后人取“河间”为大堂号。凌文彬少年时就听他的伯父说,他们这一族的凌氏来自蚶江,小堂号为“锦江”,大门的横匾也写着“锦江衍派”。据伯父所述,锦江凌氏曾有一本族谱,可惜早在清朝时就遗失了,而且族人四散,现在很难再整理出完整的族谱了。“我只知道锦江凌氏小宗的开支祖叫凌恢甫,是遐迩闻名的大富商和慈善家。据说他还曾在安溪等地购置田地。” 纪乃理表示,锦江凌氏在古代声名赫赫,而且与其他姓氏相处融洽,锦江当地有洪氏的先祖曾在凌家当过管家,至今这支洪氏还自称“大门洪”,用以纪念其先祖守护凌家的日子。 郭义禁在六胜塔附近发现了众多残缺的古石雕像 元末,凌恢甫逃难,具体去向有三种说法:一说他逃至安溪;一说他避难广东;还有一说是乘船去了台湾。对此,凌文彬表示他也不了解确切情况,但有听说祖先可能是去了广东的海陆丰,他还称在台湾确实有锦江凌氏的后裔,据说人丁十分兴旺。记者查阅了一下广东凌氏的资料,发现广东凌氏的人口不少,像凌屋村、凌边村等地都是凌氏的聚居地。遗憾的是,尚未能从中发现与凌恢甫有联系的锦江凌氏后裔。而在安溪,目前也没有打听到有锦江凌氏的族人。 由于无法知悉凌恢甫的最终下落,所以也无从了解他的晚年生活。但这些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当年六胜塔在为古代远航船只指引方向之时,凌恢甫便早已在人们心头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暖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