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人们欣赏趣味、审美标准的变换,一些地方剧种渐渐衰落甚至消逝,很多剧团处于“有上顿没下顿”的境地。然而,在福清,进入上世纪90年代,民间剧团却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据了解,近20年来,福清民间职业闽剧团总数维持在100个上下。截至目前,福清市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闽剧团有80个,约占福州地区总数的一半。如果加上临时搭班的、外地到福清演出的剧团,总数超过100个。
这些剧团不仅在本地演,还活跃于闽侯、长乐、福安、霞浦等地市场,每年演出两三万场次。“普及”有力,“提高”也给力。2000年,福清市闽剧团排演的《霸陵伤别》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提名奖;郁金香闽剧团原创剧目《书痴》获第四届福建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剧本奖。
如果从剧团数量、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剧目创作水平等方面衡量,福清作为“闽剧第一县”可谓名副其实。1993年,时任文化部部长刘忠德到福清考察,形容闽剧兴盛之状:“锣鼓喧天人如潮,你方唱罢我登台。”闽剧为何能在福清持续焕发勃勃生机?福清市文体局局长林强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其一,良好的经济基础及“还愿请戏”形成的市场需求。福清经济发达,对外交流交往频繁,“福清哥”风风火火闯九州,到处都做得风生水起。同时,传统信仰及习俗,传承不衰。当地已经形成一个习惯:无论是家里生孩子、考取大学,或者是出省创业、出国创业功成名就了,只要祈愿实现了,就会还愿,一般是个人出资请戏班演戏给全村人看,分享喜悦。
其二,懂得欣赏的观众激发创作和演出繁荣。福清人口基数较大,有120多万人,加上海外侨胞则更多。极大的市场需求,滋养了大量懂得欣赏闽剧的观众。这又反过来激发从业者提高创作和表演水平,从而培育出闽剧长盛不衰的繁荣沃土。
其三,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闽剧市场需求量相对恒定,但福清本土剧团众多,如何争得东家(雇请闽剧团的人或单位,一般称为东家),排下档期?很显然,剧团本身的创作和表演水平高人一等,在业内名气大,才会赢取更多的市场机会。这就激励众多剧团比拼技艺,相互竞争,从而带动闽剧繁荣。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4-02-12看闽剧尝小吃 长乐民俗文化节元宵庙会11日举行
- 2013-04-26三位“梅花奖”得主同台献艺 闽剧首试网络售票
- 2013-03-18传统闽剧《贤义传》再上舞台 惠民演出价仅10元
- 2013-02-05民俗表演饱眼福闽剧评话饱耳福 榕春节表演诱人
- 2013-01-11闽剧惠民展演11日揭幕 《王茂生进酒》率先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