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镇福全村:晋江唯一入列“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缘何再获“国字号”荣誉
东南网11月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沈茜 董严军)10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官员介绍,从去年起,全国已命名了两批共1561个“中国传统村落”。据了解,泉州共有6个村入列,其中晋江唯一入列的是金井镇的福全村。
在此之前的2007年5月,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当时的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全村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古村落能获得此殊荣?前日上午,记者来到福全村一探究竟,为读者揭秘福全村背后的故事。
保留旧时格局形态
明清古厝遍布村落
金井镇福全村位于围头半岛东侧,背山面海,东临台湾海峡,北接石圳村,南连溜江村,西邻沿海大通道。
来到福全村村口,一眼便望见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城墙矗立在前方,这是福全所城。福全村古城研究保护委员会秘书长蒋福岱向记者介绍,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海防,下令设立沿海卫所。明洪武二十年开始建福全所城,该城以花岗岩条石垒砌外墙,角石垒砌内墙,中间夯土填实,相当坚固。在倭寇猖獗、数陷沿海诸城的明代中期,福全所城数次击退来犯的倭寇和海盗,成为保障东南沿海一方安宁的海防重镇。
福全古城形似葫芦,被称为“葫芦城”。在蒋福岱的带领下,记者穿行在老街古巷中。城内街道纵横,划分“十三境”,居住1000多户人家,21个姓氏,有“百家姓,万人烟”之称。据说出于军事防卫的需要,北门街、西门街、庙兜街等街巷的连接如丁字形,被称为“丁字街”。“我们村里现在还保存着旧时的格局,这些‘丁字街’还寄托了人们‘人丁兴旺’的愿望。”
走在安静的小路上,每走几步,便能看到一幢幢明清时期的闽南特色建筑。闽南古厝俗称“皇宫起”或“燕尾脊”大厝,这些建筑大多是砖、石、木建构而成。白石墙裙、红砖墙面,屋上铺板瓦、筒瓦,屋脊高起,双头反翘,末端分叉如燕尾。
据了解,福全村常住人口1000多人,旅居海外人口有5000多人。除了这些独具特色的闽南建筑,这里还保留着许多老侨宅和石头洋房,这些老房子虽然几乎已人去楼空,但是,它们成了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所在。
此外,村里共有大小庙宇20多座,“十三境”的每个“境”都设立一个庙宇,平日里,村民们会对“境内”的庙宇进行供奉和祭祀。而村里的关帝庙、城隍庙、妈祖庙等较为大型的庙宇也保存得较为完好。
责任编辑:金婷 |
- 2009-09-08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举行祭祖活动
- 2009-09-08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举行首届蔡氏宗亲大祭典礼活动
- 2008-01-22文化名村焕发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