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八闽动态 > 正文
打城戏新生 时隔5年“天下第一团”重登舞台

2013-09-02 09:47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打城戏集宗教、艺术、民俗为一身,作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历史宝贵记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城戏剧照

辉煌

对棚演出较高低 七天七夜连台大戏引轰动

吃纸拉肠、吃火吐火、毯子功、把子功、跳桌子……这些全国少有的表演,却是打城戏征服观众的重要法宝。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打城戏的黄金年代,泉州城内有数个活跃的戏班,南安洪濑和原属晋江县辖的永宁等地也组建了打城戏班。

当时,泉州最出名的两个戏班是晋江的“小兴源班”和泉州的“小开元班”。由于都是未成年的小学员,就在原本的戏班名称前各加了个“小”字。两个戏班,艺术骨干都是青少年,各自冒尖的新秀可谓唱、做、念、打无不精到,在观众中皆享有声誉,两个戏班旗鼓相当。

竞争最激烈时,经常一个村庄邀请两个戏班对棚演出。“面对面搭建两个戏棚,戏班为了在这种当面‘打擂’中震住对方,往往上台前就要想新花样,琢磨出奇制胜的狠招。”泉州市戏剧研究所副所长黄锡钧介绍,除对棚演出外,还有将戏棚分隔成左右两个表演区,两个戏班同时演同一剧目,如此演员表演技能高低,一目了然。

抗战胜利后,海外侨胞陆续回乡探亲,打城戏盛极一时。1946年4月,晋江小兴源班受邀到安海镇演出《李世民游地府》、《三藏取经》、《目连救母》,一连演了七天七夜。这场演出轰动了整个闽南沿海地区,规模空前。“夜间,全安海灯火辉煌,每个地方都有戏班演出,大街小巷笙歌管乐,通宵达旦。”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