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头条新闻 > 正文
武夷山文化创意产业破题
http://wmf.fjsen.com 2012-11-21 15:5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手记

引来金凤凰,用心留住他

记者 吴柳滔 刘辉

在武夷山采访时,一家计算机公司的董事长张绍杰对当地的配套设施牢骚不少:“我们员工习惯了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的生活,但武夷山没有地方可去。下班之后,我们想去酒吧或者咖啡馆坐坐,可武夷山的酒吧里只有嘈杂的音乐和染着黄头发的小青年。”

今天,这家公司仍在武夷山正常运行着,留下他们的是对未来的信心。张绍杰说:“我们在武夷山的新大楼就快建好了,我们会有自己的休闲中心,到时候相信我们的员工会爱上武夷山的。”

张绍杰的公司于第六届茶博会开幕当天,启动了“武夷山茶城网”,这是武夷山第一座茶叶网上贸易平台,茶产品网络购物的综合商城。他们是武夷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者。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府的重视、规划、打基础等等固然十分必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拥有专门人才。一条高速公路修得再漂亮,总得有车去上面跑。

印象大红袍文化产业公司的产品开发经理陈宇,天天守在礼品店“创意集市”里,观察游客的喜好,从而产生新产品的构想,文具、饰品、手工艺品、填充茶叶的公仔、主题为“放下”的T恤等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大地拓展了“印象·大红袍”的文化外延和商业价值。

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刘一明、麦客和文创商人谢鹏飞,为了在武夷山传播返璞归真的饮茶文化,在没有请求政府帮助,在找不到一个文创主管部门的境况下,默默无闻地在武夷山积淀了半年,然后在本届茶博会上,借助展览,释放光芒,启动他们的文化创意商业化行动计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文创人才是稀有财富。能够培养和引来文创人才,是当地之福。能够留住文创人才, 是当地政府部门之能耐,是当地经济转型升级之未来。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