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热点图片 > 正文
三坊七巷的楹联藏密码
http://wmf.fjsen.com 2012-10-18 10:21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米家船”门前这副楹联把自家比做陶渊明的家

 

塔巷的楹联在今年中秋晚会上亮相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0月17日讯(记者 苏燕梅 毛朝青)楹联,在三坊七巷,不只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它还用文字密码的形式给大家讲故事。可惜的是,能读懂楹联的游客不多,连不少导游也忽视了耐人寻味的楹联。

为了破解这些密码,14日,记者特意请福州三山诗社名誉会长、福州楹联界知名专家、87岁高龄的郭道鉴和翁绳馨,一起到三坊七巷解码,随同前往的还有五六位专家。

密码1:解析过去的往事

塔巷上的楹联“六子登科,理学融天地双梅探屋,修文烛古今”在今年全国的中秋晚会上亮了相,可不少人表示,这对楹联写的是啥意思?

郭道鉴解释说,“六子登科”藏了一段往事:陈承裘的正妻林氏生下了包括我国末代“帝师”陈宝琛在内的六男一女,虽然老五幼年夭折,但余下五兄弟与陈承裘侧室张氏生的一子尽登科第,才有了享誉全国的“六子科甲”的匾额。“双梅探屋”,意指二梅书屋,该书屋是清代翰林林星章的旧居,因房前植有两株梅花,故取名为“二梅书屋”。

“驿馆驻车,枕戈同卫国;省垣揽辔,张榜且安民”,安民巷门口的这副对联就出自翁绳馨之手。在创作这副楹联时,翁老冥思苦想,后来他想到了两个典故,才有了这副楹联。前一句典故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二度携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办公地点就选在安民巷;而第二个典故就是唐末黄巢起义军到了福州,怕军队进巷扰民,贴出安民告示,安民巷由此而得名。

宫巷门口的一副对联是:“紫极祀三清,仙家日月超凡俗;吴兴遗甲第,船政风云耀简编”。原来,宫巷得名,就是因为此处原有一座紫极宫,里面供着道教的仙家。而下一句则是写到清朝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郭道鉴说,“吴兴”是沈葆桢的故乡,简编的意思就是历史。三坊七巷的一个边门,也有一副对联,“闽都别记扬十邑,折枝诗音萦后街。”看到这副楹联,大家都明白了,这里是《闽都别记》作者董执谊的家了。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