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无常的财富传奇
在国际市场上蒙着神秘面纱达400年之久的“克拉克瓷”,也是在这时候从漳州的深山茂林,经由月港最终成为欧洲上流社会对遥远的东方之国的最初想象。
1602年,也就是天主教进入漳州第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俘获一艘装有10万件中国青花瓷的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在次年阿姆斯特丹拍卖会上,这批青花瓷成了法国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及欧洲权贵竞相追逐的目标。由于产地不明,这批构图对称、风格写意的青花瓷被命名为“克拉克瓷”,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波斯纷纷仿制这种产品。今天,在世界各地沉船考古挖掘中仍然有大量历史遗存。20世纪90年代,“克拉克瓷”最终被证实为世界十大名瓷之一的“漳瓷”。
平和中山公园,临江的两棵古榕指示着旧日的码头,这里的水连着花山溪,当年的窑口就在花山溪支流两岸。按国外订单制作的青花就在那儿装船,顺江流而下直达月港。那两棵古榕不远,是平和县博物馆,上万件“克拉克瓷”残片数百年后收藏在那儿。
如今,平和南胜、华安东溪那些星星点点隐藏在深山茂林间的古老窑址,依然让人联想起许多年前昼夜不停地赶制外销瓷的熊熊炉火。
那时的月港,贾肆星列,居民数万家,俨然东南一大都会。到了嘉靖二十年(1541年),在月港居留的葡萄牙人已达500余人。
在月港,财富的聚散似乎是瞬间的事,一次顺利的远航,所带来十倍的利润,可以成就一个穷小子的传奇;而突如其来的热带风暴,或者一次血腥的劫掠,又可能使一支收获在望的船队片刻灰飞烟灭。
容川码头据说是一个叫蔡容川的商人出资修建的,当他不名一文为生计奔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一个自己的名字会随码头的垒石一起流传400年;而如日中天的“广兴隆”船队的船东,大约做梦也没想到一次风暴,便让他的13条商船,连同毕生积敛的财富,全部消逝在茫茫碧波中……
随着北美的白银源源不断地充实中国商人的钱库,从月港运出的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开始在欧洲上流社会的酒会上闪烁出醉人的柔光。作为中西贸易中转的马尼拉,每年有一万三千多名商人,集聚市场,等候着春季季风从月港送来财富的消息。漳州月港实际上是在同西班牙的贸易中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港口的兴起,如此迅速地启发商人的智慧与梦想。月港从最初的走私港发展成年贸易额数十上百万两白银、年税收六万余两白银的“天子南库”。
在此之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无论是广州港还是泉州港,都是在官府操持下进行的。当满载礼仪和风范的皇家舰队扬帆大海,其象征意义早超越了实际价值。真正推动古代中国海洋之梦的,似乎是从月港驶出的这些雄心勃勃的商船。
月港改变了我国海外贸易历来以外国商人来华贸易为主的状况,并以不可遏制的力量推动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回首数个世纪以前穿行在南中国海的月港商船,在惊涛骇浪中与西班牙的双桅船傲然交汇,那高昂的船头,想必刻满了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