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一座古城三名齐盛 莆田路名曾历一夕改又一夕复
http://wmf.fjsen.com 2012-08-21 08:43  黄凌燕 缪星象 马俊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群众起名地名多怪名

纵观莆田历史,最大范围更改地名要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966年6月,莆田城区6条街道一夜之间全被更名。其中,凤山街被称为“东方红街”,长寿街从此叫“立新街”,英龙街唤做“红星街”,梅峰街就是“胜利街”。

今年78岁的郭大爷是土生土长的莆田人,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太平街的仓边巷、岐山巷、井头巷全被更名为“文化巷”。由于莆田是8月21日解放,所以821也被作为好几条路的路名。

1980年12月11日和1983年1月31日,莆田县、仙游县分别恢复了大部分街道、路巷的地名。目前只有莆田城区的胜利路还保留当时的地名,那是因为原来的“南马路”地名不太好听的缘故。

成片旧城区被改造成新的住宅区,街路巷、公园、小区等不断增多,有些群众就开始自行命名。莆田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办主任朱志明说,像荔城大道,刚建设的时候宽五十米,算是莆田城区最宽的路了,很多居民都直接叫它“五十米路”,现在很多人还这么叫。莆田最早的小区地址原来有八十亩田地,这个小区就被群众唤为“八十亩小区”。

为规范地名,市地名办进行调查,力求命名和更名的合理性。老莆田人都知道莆田有一条“区府路”,可令人奇怪的是这条路不是在区政府附近。原来早期区政府确实在这条路上,只不过现在早已搬迁。后来这条路更名为“筱塘街”。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