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道不完的福州老故事 说不尽的台江上下杭
http://wmf.fjsen.com 2012-07-24 08:00  郑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陈友荣笔下的咸康参号

远去的繁华

一个老福州的记忆

时间倒退百年,在福州城里提起“咸康参号”四个字,无人不知。这家位于台江区下杭路与隆平路交叉口的大药房,民国时期由螺洲张桂荣、张桂丹兄弟开办,一度与回春、四省、华来同为福州四大药店,老铺秘制的“周公百岁酒”“虎骨木瓜酒”享誉海内外。

“当时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子,特别喜欢到咸康药行玩,因为药行有两扇大玻璃橱窗,里面有时养着一头活的鹿,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橱窗旁还贴着一张告示,提前预告了缢鹿制药的时间。”在上下杭地区生活了十来年的陈友荣老人,今年80岁了,但几十年前的事,依然让他印象深刻。

“现在想来,还是觉得老板太会做生意了。”陈友荣回忆,到了事先选定的良辰吉日,药行便张灯结彩,请来鼓乐队,还开设宴席宴请八方宾客。酒过三巡,重头戏登场——一只披红挂彩的活鹿被牵了出来,再由专人念完祷告词后,立斩,新鲜的鹿血洒地。

现场“直播”的效果是,“咸康”二字有口皆碑,何愁没有客人上门?

还有种“半暝摊”也是陈友荣小时候最爱看的之一。从前中亭街靠近内河,是鱼货集市,批零兼营。到了半夜涨潮时,渔船从闽江直接驶入内河,岸上鱼行鱼摊都是灯火通明,鱼商为赶早市,连夜贩卖鲜活海产,再转运市区近郊、近县出售。活蹦乱跳的鱼虾,从没见过的贝类,大人们忙着做生意,小孩也在一旁看得不亦乐乎。

陈友荣的记忆里,这里的商店鳞次栉比,是三百六十行,工农商学兵,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的地方。每次放学回家路过,他都怀着极大的好奇心,驻足于商店、作坊、小摊前,观察师傅怎样生产操作,以及他们甜酸苦辣的生活言行。

让他感慨的一点是,“这里富人多,贫民也多,大家混住在一条街上,各得其乐。”比如为适应上下杭商帮巨贾的应酬活动,周围顶级的菜馆、酒楼林立。同时,也有平民百姓所需的风味小食,鱼丸、肉燕、鼎边糊、海蛎饼等老店,分布在各个角落,物美价廉,却同样风味独特,生意兴隆。

退休以后,有了大把空闲时间的陈老以在这里所见所闻的民俗风情,作为创作源泉,画了一大批画作。

今年春节,儿子一家从北京回来,他们特地全家出动,重走上下杭,结果“越看越失望”,房子破了,街道旧了,陈老记忆中的那些店,再也找不到了。

“咸康参号”的招牌还在,为郑孝胥所书,只是当年的金字招牌早已褪色。陈老心心念念的玻璃橱窗,被生锈的防盗网包裹着。1956年公私合营后,这里成为福州医药站第三经营部,后因年久失修而关闭,改作药品公司的仓库。现在,这里和药店没有任何关系,为某印刷厂使用。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