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报“人文鼓楼·发现档案”推出福州水部门兜的故事后,又有读者提供线索,福州的五一广场其实也历史悠久,大有故事。
近日,熟知福州人文地理的古建筑设计师王勇坚给记者讲述了一段五一广场的前世今生。
王审知以湖为壕建“月城”
“看起来是一片广阔的场地,不过五一广场的前身是一片沼泽地,湖塘比邻,莲藕为多。”王勇坚说。
据介绍,到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便是以湖为壕,在于山脚下筑起一座城墙的,称“夹城”,形同月芽,所以也称“月城”。“月城”之南便是台江,有莲池、莲宅、荷宅、半洋等地方。
到了宋朝以后,湖塘就逐渐淤积成良田。宋代文人许敦仁的诗“负郭湖田插两收”指的便是这个地方的事情。到了明代,驸马都尉王恭修福州府城,基本依“月城”为格局,有7大城门,分别为:南门、北门、东门、西门、水部门、汤门、井楼门。于山脚下的城门则称为“南门”。
“现在在于山南麓还遗留一段明代的古城墙,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历史的见证。而南门的城外一片空地便是现在的五一广场。”王勇坚说。
明代改良田为“南校场”
“到了明代,这块土地就被改成了校场。戚继光曾经在这里练兵。”王勇坚说。
据介绍,明嘉靖年间,倭寇进犯福州,戚继光率6000戚家军进入福州,这块土地改良田为校场,供戚继光练兵演武之用。因地处南门,所以称“南校场”。南校场面积为环场一周达4华里,四面以河为界。东西两侧建有辕门,门外立有扬威坊;中央建一座阅武堂(现在国旗杆位置),东北隅有旗纛庙,为出征祭旗的场所。
到了清代,南校场还建有演武厅、堂室、长廊、亭榭,很有规模,福州选武状元便于此处进行。
“民国时期,南校场也是福州的体育中心。1915年的省会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运动会便在这里召开。1921年又在这里召开全省学校联合运动会。”
到了1929年,南校场的北面建有一座混凝土的牌坊,上面写着:“福建省立福州公共体育场”。1938年11月,体育场改为“福建省立公共体育场福州分场”。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原。新中国成立后又改称为“福建人民体育场”。
新中国成立后,又因“文革”省市的运动会被迫暂时停止,体育场又成了群众集会的场所。1968年11月,福州市政府将广场四周围墙拆除,并以10万块水泥方砖铺地,共计7万平方米。当时省市的重大庆祝会和大型团体操皆在这里举行。因地处“五一”路西侧,所以称“五一”广场。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