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热点图片 > 正文
宁化木活字:700年的“绝活”谁来承传
http://wmf.fjsen.com 2012-06-13 15:41  罗旺水 来源: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族谱是 “绝活”传承的唯一载体

“近20多年来,宁化木活字之所以得到传承基本上是依赖修订姓氏族谱。1988年至1995年是宁化编印族谱的鼎盛时期,包括宁化周边的清流、明溪、长汀等地也有人到处请艺匠为自己的姓氏修族谱。”邱志强说,父亲邱炉明赶上了这段好时光,改革开放后,宁化各姓氏如雨后春笋,父亲带了20多个徒弟分三路 “出击”,在宁化的曹坊、治平及周边的长汀、连城一带从事 “谱活”,他家也因此赚了点钱。

“不过,至1996年,宁化大规模的族谱修订已完成。由于每次修族谱的时间跨度基本上是在三四十年左右。所以,1996年至今,木活字印刷在当地基本没有什么手艺活可做了。”邱志强说。

按照修族谱跨越的年份推算,至少要2020年以后才会出现下一个修订族谱的繁荣期。这一精湛的手工技艺在宁化已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环境,逐渐走向衰落。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像邱志强这样的 “谱师”目前在宁化仅有4人,年纪最大的已60多岁。虽然有 “印心堂”、 “衍冀堂”、 “文齐堂”等自己的堂号,其他堂号的匠人虽技艺在身却已不再从事这项工作,只有 “文林堂”的邱志强师徒俩在苦苦支撑着这项延续了700多年的 “绝活”。

贷款5万元为 “绝活”另谋新路

没有族谱修了,怎么办?邱志强在苦苦思索着。

去年的农历三月十九,邱志强在宁化的曹坊乡双石村开刷夏氏族谱,历时11个月零20天,10箱、110本夏氏族谱修订并印刷完成。“这是我目前最后的一单谱事,至今还没接到一宗谱活。我这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让家藏的10万多枚木活字成为废品吧。”

他不顾父亲及妻子等家人的反对,毅然贷款5万元寻找新的出路。“我现在选择的是二个路径:一是寺庙庵堂中还有此经本要念,木活字印刷的经本耐用,看看有没有市场;二是制作木活字工艺品及木活字印刷品,试着打开这一市场空间。这些虽然心中无数,但权且作为一种尝试吧。”邱志强的话语中透着坚毅和果敢。从去年10月至今年的4月,邱志强在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参加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等会展,所展出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木活字工艺品及印刷品有着浓郁的客家特色,展出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说,去年花了近半年时间刻制的《滕王阁序》木活字工艺品,今年3月被厦门一位老板买走,卖了2.3万元。“这是我卖的第一件木活字工艺品,说明还有一点市场,也坚定了我贷款的信心。我年轻还能干上几十年,我要培养我的孩子接班,要让‘文林堂’延续下去。”邱志强说。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