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木活字:700年的“绝活”谁来承传
核 心 阅 读
活字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泥活字印刷。之后,元代初期农学家王祯于大德二年(1298年)创制了木活字。它是用山梨木、荷树等雕成单字,至今有714年的历史。
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之所以能留存至今,与当地极盛的宗族观念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宁化保存的《谢氏家谱》、《蓝氏乾隆谱》等印有“翠华院甸臣梓”的字样,这些族谱,大多用木活字印刷而成。在古人的观念中,三十年为一世,所以一般族谱大多规定三十年必须要重修,不然就是不孝。古代巨大的族谱需求,给木活字印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因而专门出现了制作家谱的谱师。这些谱师,每当秋收后,就挑着字担,到周边乡镇做谱……
唯一从事木活字印刷的匠人
5月29日下午,宁化县城西一处僻静的房间里,邱志强和巫松根在忙着手上的刻字活,几盘备用的木活字一个个排在木盘里,每行用竹片隔开,井然有序,橱柜中摆放的 《兰亭集序》木活字工艺品夺人眼球,夕阳从窗口探进,为这间清冷的临时作坊平添了些许阳光。
他们正在雕刻着一个个木活字。邱志强是巫松根的师傅,师徒俩是目前宁化县惟一还在从事木活字印刷的匠人。
今年34岁的邱志强随父亲学习木活字技艺已有19个年头,传到他是第四代了,现用的“文林堂”堂号有100多年的历史,家里存有木活字近10万枚。
“父亲曾带过20多个徒弟,后来都因种种原因离开或转行,自己带过的5个徒弟也没能坚持下来。由于缺少生意,徒弟们纷纷转行,传了四代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很可能在我手上失传。”邱志强有些伤感。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